English

文化产业机遇大于挑战

2009-05-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几乎所有的企业和行业都难免受到影响和波及。那么,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的现状如何呢?参加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文化发展战略论坛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的看法是;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文化产业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发展的机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文化产业,生命力强劲,我们正可以利用

目前的大好时机,把中国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打出品牌,走出国门。

我国发展文化贸易迫在眉睫

国家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说,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各国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发展文化贸易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当抓住目前的时机,努力扩大文化贸易。

胡景岩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大繁荣,一是要看文化产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如果我们有好的文化产品,就要敢于拿到国外去赚钱;二是把我们的文化产品销售到国外去,扩大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责任。目前我们要学会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我们的文化推广到全球去。

胡景岩分析指出,历次萧条时期,往往恰是文化产业的繁荣期。作为娱乐工具的百老汇和好莱坞,到了危机时刻,却能散发出文化、艺术独特的魅力,甚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反周期现象,在中国的文化出口中同样可以得到例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推出的杂技《中国风》从今年1月开始,在国外主流市场巡演,获得巨大成功,即将巡演城市的票房预售情况也十分喜人。只要我们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造出好的文化产品,形成品牌,我们的文化产品就一定能走出国门。

金融危机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好时机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在会上全面介绍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情况。高书生说,过去一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图书出版、文艺院团、电影制片厂、党报发行体制改革都取得了进展。尤其是地方上的图书出版改革进展最快。国家部委的出版社有148家已转制为企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已基本完成。

高书生还透露,目前,我国文化体制重点领域改革的专项指导意见也在陆续出台,如电影制片厂转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文艺院团改革意见等,都将陆续出台。目前,还正在抓紧制定县级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广电总局已经明确:电影制片厂今年年底前不能完成转制任务,视为自动退出,年审时不再核发电影拍摄许可证。建立报刊社退出机制也正在试点。

高书生指出,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是文化产业正在从自发转向自觉。其标志是各地从宏观上来布局文化产业越来越自觉;二是把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三是文化资源的调整与整合在加快。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行政层次的限制越来越多;四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突出。这种趋势形成了一批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和新的文化传播渠道。也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加入了新的元素,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五是出现了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与新闻出版融合,文化和旅游结合,文化和制造业结合的趋势,这些结合都可以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高附加值。

文化产业发展也要突破一些体制性瓶颈

与会的一些专家学者和领导还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文化产业要面对危机的挑战,要创造出逆势而上的发展奇迹,也要敢于改革和创新,要加快体制机制上的改革,要敢于突破区域和行政体制的一些限制,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业态。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公司总裁黎瑞刚认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广电产业,必须加快进行体制改革,创新业态,才能突破瓶颈和“天花板效应”,创造出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他指出,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单一依赖广告的商业模式是妨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而条块分割的区域广电发展模式和体制也已经成了产业振兴乃至做强的一个瓶颈。过于行政化的、非企业运作的广电经营机制更是空置浪费了文化产业更多的价值开发。因此,面对金融危机,广电产业必须加快自行资源的整合,创新业态,如增加付费电视业务,开发版权业务和电子商务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