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济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09-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邢兆远)近日,在山东济宁市的大街小巷,记者见到不少录有经典名言的电子灯箱和语录牌。在“诵读板块”、“古诗角”、“经典园地”,记者看到一些群众,其中有些是放学回家的中小学生,在津津有味地诵读着上面的名句。据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济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人们的行为、情

感和价值取向,精心培育洋溢时代精神的文化品格。

济宁市凭借“孔孟之乡”丰厚的文化积淀,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文化创造,构建当代精神家园。近来,他们先后邀请于丹、易中天等名家举办讲坛;举办思想家论坛,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本思想、改革开放与文化创造等话题进行了一系列研讨,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济宁构建起覆盖全市的文化服务站点6794个,相继建起博物馆、图书馆、运河文化广场、孔子研究院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精心筹划,面对全体老百姓实施“知识工程”,制定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组织编写出图文并茂的《文化精华读本》、《中华经典诗文读本》等书籍,吸引成年人与孩子一起读背经典、登陆经典诗文网站等。举办“少年读经班”,以中小学生为主,将国学经典内容编排成拍手歌、情景剧等。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让人们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汲取文化精华。

让文化琼浆滋润百姓生活。济宁组织力量,筛选、提炼文化素材,制作成电影、电视、动画节目。先后创作出电视剧《福星临门》、《孝贤闵子骞》、《孔子》,电影《河湾村的喜事》;新编山东梆子《运河老店》、山东琴书《苦乐娘亲》等一批文化精品。对这些先后获得“文华奖”、“群星奖”等20余个国家大奖的作品,他们运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广泛传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雅文化的需求。同时,对“对国忠,对父母孝”、待人接物讲“仁爱”、睦邻关系讲究“和为贵”、“子不教,父之过”等在“孔孟之乡”千百年来形成的民谣、民风、民俗进行挖掘、梳理,开展形式多样的万民参与的民间活动,以此塑造当代人的道德品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