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北京化工大学

2009-05-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化大】关注

创新:高校的灵魂

嘉宾:

王子镐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高金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大机电工程学院博导

段雪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大理学院博导

王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

万军

信息学院自控0504班

王子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技进步的应有之意,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大学要不断瞄准国际知识和技术前沿,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技术的集成创新,为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大学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内容、培养机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大批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不同需求的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持;大学要科学定位,坚持特色发展,面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在贡献中求支持,在开放中谋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强特色,发展特色,以特色发展保证大学的质量和水平;大学要不断改革创新校内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金吉:高等工程教育要改革,要创新,创新是大学的魂。

创新之根在实践,工程科学研究要重视工程实践大实验室。科研工作要从只重视文章和鉴定成果的状态下解脱出来,要重视“他引”,更要重视“他用”,要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去定位。创新要多学科交叉和团队协作。那些在专业知识之外,能掌握并广泛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是明天的成功者。拆除那些隔离传统大学院系之间的围墙是至关重要的。创新要培养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知识新陈代谢越来越快,学校教育的根本是教人如何学习,培养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去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需求。

务实,求真,协力,创新。北化大要力争成为对中国最有用的大学之一。

段雪:创新并不只是一个华丽的辞藻,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行业高校的科研工作而言,我认为创新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创新的动力、如何实现创新、践行创新及其效果。

我们学校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还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整结构、拉动内需、促进增长和保证就业的特殊时期,实现科技创新始终是学校强有力的措施。

将实际问题转换为科研工作的目标,进一步从中提炼和凝练科学问题,并且充分考虑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这种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是实现创新的有力保障。当然,科研工作者要有学术高度和“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及耐力,“咬定青山不放松”。

创新是否有价值,对于带有行业特色的高校而言,一定要在工程和工业实际中践行创新,一方面检验经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所得规律和结论是否正确;另一方面,面向实际需求的创新一定要有效果,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应强调“以成败论英雄”。

王勇:学校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课堂上,老师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让理论课堂变得并不乏味,反而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很多学校里资历深厚的老教授,给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颇大,同学们都很有激情。实验室里,导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既宽松又严谨的科研环境,更是鼓励自己的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课外生活中,学校定期举办“博士生论坛”、“科技文化节”,为学生科研创新提供了交流平台,而“学术之星”的评选则形成了学生创新的激励机制,“学术之星”在研究生群体中很受追捧。另外,一年一度的“寰球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也备受同学们关注。这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发起的活动,旨在鼓励广大研究生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创新性创业思维。同学们通常组队完成项目,“寰球杯”中的优秀作品被推荐参加北京市和全国的“挑战杯”,历年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总之,在北京化工大学,创新无处不在。

万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持续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勇当国家创新的先驱。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学生首先要培养创新的思想,敢于挑战,勤于思考,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知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探索中不断进取;另外我们大学生还要培养创新意志,开拓伴随着困难,探索意味着艰辛,在创新求知的道路上大学生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许多同学因为半途而废而失败,唯有坚持到最后的同学才能取得成功;信念是成功的前提,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肩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将创新作为己任,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建设贡献出化大学子的一份力量。

【化大】精神

宏德博学化育天工

天佑

古往今来,以何为荣?功侔造化,石破天惊。物尽其用,穷自然之妙道;人尽其才,树人本之令名。莽莽大千世界,争奇斗艳;巍巍化工大学,冠名北京。追科学之前沿,五十载校运昌盛;建一流之名校,新世纪成就恢宏。

若思化工传统,当拜老君立则。万物萌生,本源太极。无中生有,生生不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术。格物穷理,探索宇宙精华;外炉内丹,练就人生道德。

若观化大新貌,当拜改革收获。三大校区,三星闪烁。东校区,三环线上,交通便利;西校区,紫竹院西,环境优雅;北校区,昌平区内,风姿绰约。叹当年,文革停课,门可罗雀;看如今,快马加鞭,龙腾虎跃。盛名之下,有意返璞归真;同侪之间,不爱矜奇炫博。

至于集古今之智慧,大才大用;探中外之文明,先知先觉。文法有当代名师,化工唱国家主角。桃李满门,育学术之精英;弦歌盈耳,习孔孟之礼乐。体大禹之名言,寸阴是争;作家国之栋梁,一心向学。

喜看今日之化大,学科整齐,师资先达;管理周全,注重当下。化大精神,朴实无华;化大成就,令人惊讶。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艰苦奋斗传统,代代传承;求实创新精神,拳拳凭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灵丹一粒,与之俱化。

且夫夏雨冬雪,春兰秋菊。楼前屋后,莳花种竹。校园建设,花团锦簇。校训尊严,校风清穆。教学课堂,活泼严肃;实验楼中,紧张忙碌;运动场上,你争我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办公室内,左右和睦。一日三省,吾身全育。

然而新型化大,捷报频传。先进之设备,价值连城;材料之标本,品类超全。主管领导得力,师生奋勇争先。感受和谐之氛围,回眸一笑;瞻仰主席之巨像,挥手依然。图书则汗牛充栋,仪器可测地窥天。

幸哉!躬逢盛世,沐浴东风。化工大学,如日在中。相今宜鉴古,中西贵交融。顺应自然,探索世界奥妙;改造自然,凿开宇宙鸿蒙。科学发展,大路开通。横刀立马,何人称雄?看我化大,巧夺天工。

【化大】寄语

●张常群(全国教学名师)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年轻的朋友们,把握住你们的每一天,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你们的勤奋一定能使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

●杨万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人贵高志,学贵有恒。希望同学们勇于挑战,自强不息,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

●陈建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天道酬勤”。在科学的道路里希望同学们勤奋、踏实、进取、敬业。

●张立群(“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常言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希望同学们从小事做起,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化大】漫画

耿立媛绘

刘敬敬绘

耿立媛绘

刘敬敬绘

化大恋歌

祁晋豫

四年,一晃就过去了。我与化大似乎谈了一场恋爱。

从前,一个不谙世事的丫头片子与她在红色的校园里相遇,那份对她的好奇并没有因为昌平的偏僻而有所减少;然后,我融入了她、了解了她,我们彼此为之努力着、付出着、收获着;现在,自信乐观感恩的我离开了她,可对她四年的情意却注定这一生我都无法忘记。

在我的记忆中,化大带给我的都是朴实、认真、积极等等一系列让人觉得踏实的形容词,在那种淳朴环境中的耳濡目染,我磨平了幼稚的棱角,学会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明白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那种自信,收获起弥足珍贵的友谊,体会到那种默默付出的坦然与宁静。

坐在自习室中,看着熟悉的黄色桌子、蓝色椅子,不禁想到我曾经天天必会报到的阶教,还有我那舒服的十楼自习室。迷恋又向心头袭来。我迷恋北化,迷恋那种质朴与纯真,迷恋那种低调与自信,迷恋那种努力与谦虚,……这一切的迷恋都让我与化大密不可分,紧紧相连。

四年,在人生旅途中占据着不小的篇幅。477、641、227,曾经的三个宿舍;地下室、行政楼404,曾经全心全意为追逐梦想而奋斗的办公室;阶教与主楼1006,图书馆四楼与主楼410,曾经埋头苦学的地方。四年的生活就这么简单地缩影于纸上,可那里融入的人与情又岂是我能概括的?想写的太多,在脑海中重现的一点一滴都是那么晶莹透亮,那么弥足珍贵。

那次知识竞赛记忆犹新,因为差一点点运气我们没有拿第一名,输得很不甘心输得很郁闷;那次服装设计大赛是我们班最辉煌最出彩最兴奋的一次表演,遗憾的是没有留下DV记录那些惊艳,只有几张零散的照片让我们炫耀;那次在641的聚餐,姐妹们重新认识了彼此,坦诚而释然;那次大耗子VS蓝皮猫篮球对抗赛,尽显友谊的纯真;那本我做执行主编的《北区?望》一直珍藏于床前,带我回味着简单的愉快;那个我放弃暑假在其中待了一个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老师们的精益求精深深触动我的心弦;还有那个不能不提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身份,是化大给了我唯一的机会……

现在的我和她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虽然我在新的环境中有了新的开始,可是北化与我的种种,都深深地烙印于心:我依然想念那里简单真实的同学,是你们与我一起书写精彩的四年;想念真心实意教导我们的学科老师还有可爱的团委老师,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一步步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接受挑战;想念那熟悉的一草一木,是你们让我享受着化大的舒适与平和。

与北大、清华、哈佛、耶鲁相比,化大缺乏耀眼的光环,但化大有着自己的骄傲,出身化大的我们往往有更多的现实、质朴与勤奋。我们没有傲人的背景,但我们有化大赋予的勇往直前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心一意的执着,乐观自信的心态。

离别的日子几近一年,重逢的约定不知何时实现,只愿那一天早点到来,我们可以再次携手走在图书馆前惬意的林荫道上,走进依然如旧的自习室,在“母校之光”前合个影,坐在食堂一楼享受美味的早餐,畅谈我们的化大无悔……

大学生(油画)呼喜江绘

矗立在教学主楼前的毛主席像,“母校之光”雕塑下读书的身影,紫藤长廊里疾走匆匆的人们……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年的耕耘培育,凭着这种朴素的情怀与严谨的态度,一代又一代化大人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属于自己的时代之歌。

【化大】 地标①教学主楼

六层的小楼饰以普通的乳白色,水泥地板也没有特色可言。可是,正是在这里,我们得以与老师交流,得以看到智慧击撞的火花。伴着化大一起成长的教学主楼,承载着数代化大学子拥抱未来的梦想与希冀。曾经有多少尖端科技,都是在这里的一间普通教室开始了奋斗的足迹。这小小的主楼,留有我们苦学的汗水,给予我们创新的灵感,让我们深味人生的磨砺与成功的喜悦。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在主楼寻找梦开始的地方,而且他们知道一定会有梦圆的那一天。尽管她仍会以她的素面相对,可她的涵养与魅力已经让人铭记心间。(魏长林)

【化大】地标② 母校之光

“母校之光”是一座既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雕塑。说她普通,是因为她与其他任何一座雕塑在质地用料上没有什么不同;说她不普通,是因为她是校友捐献给母校礼物,承载着每一个化大人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深红色的大理石基座上,两只手向上托起三条环绕上升的生物链:那是学子们不断探索和进取的精神。“母校之光”,有春的温暖,夏的灿烂,秋的成熟,却没有冬的严寒;“母校之光”,闪烁着充满母性的智慧之光,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迈向金色的殿堂。心存鸿鹄之志的学子从这里放飞,远航的将士在这里起锚!(魏长林)

【化大】地标③ 校园金秋

当你漫步在这条金色大道时,就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飘零的落叶如一只只轻盈的精灵追逐着秋风:或掠过你的发梢,或亲吻你的脸颊,或栖息在你的肩上,或躲藏在你的包里,或滑过你的指尖……它们以淘气顽皮诠释着北国秋天的另一方气象。脚下的沙沙声如优美的旋律伴随着你,即使一个人也丝毫不会感觉秋的寂寥和冷清。在这条短暂而漫长的美丽神话之旅中,你可以尽情地呼吸秋的成熟气息,欣赏秋的飒爽英姿,触摸秋的苍劲有力,体味秋的烂漫多情。拍一张照片,剪辑一段短片,记录这份美丽的瞬间,让短暂成为永恒。(鲍海燕) 

【化大】地标④ 紫藤长廊

初夏时节,是紫藤长廊最美的时候。坐在长廊的石凳上,看着长廊顶上开满了紫藤花,一簇簇地垂下来,像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了枝头。淡紫色的花瓣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幽香,让人心旷神怡。金黄的阳光透过绿叶之间的小缝隙点点滴滴地洒下来,温暖着每一颗年轻的心。清晨的长廊是热闹的,看英语的,念散文的,背政治的,每张脸上的表情都如此认真,有着对未来蓬勃向上的激情。当月儿悄然升上树梢,长廊便成为谈天说地最好不过的场所,情人间甜蜜的私语,朋友间低低的倾诉,都能与世上最动听的旋律媲美。(罗倩)

 

《大学生活》回望

走进山东大学  (4月14日   9版)

走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月23日  10版)

走进中山大学(5月7日 10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