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庆:四大举措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9-05-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本报讯“五宝文化节”从农家院坝开到了重庆市最繁华的观音桥商圈,每个月在家门口看一场免费电影,间或还能通过流动图书车逛逛“车上江北图书馆”……五宝镇是重庆市江北区一个较为偏远的乡镇,但村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有点像“城里人”了。

像五宝镇的村民们一样,重庆越来越多的农民正从市

委、市政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努力中受益。2006年以来,重庆市以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村文化室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城乡文化互动“六大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覆盖城乡、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6%,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比例达76.3%,村文化室已覆盖86%以上的自然村。市委还确定提前两年实现“一县(区)三馆、一镇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的目标,力争在2010年前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政策投入为保障,优化城乡文化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关注民生的重要措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市政府建立了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最近5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经济和基层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2009年起又增加到每年2000万元。从2008年起,市财政在5年内每年分别给予主城9区以外的31个区县各2500万元,完善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事业设施,确保每一区县建成有达标的文化馆、图书馆和体育馆。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里优先核定编制,保证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文化干部配备。

以城乡统筹为总揽,推进公共文化协调发展。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特点,重庆市始终坚持“亦城亦乡”、“两条腿走路”,加快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建立起覆盖城乡、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造出一批贴近群众、紧跟时代的公共文化产品。在城市文化阵地建设上,建成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红岩革命纪念馆陈列馆、歌乐山烈士陵园陈列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提升新兴直辖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上,通过在“十一五”期间统筹推进保护开发10个重点历史文化名镇、每年新建1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0个村(居)文化室、每年培育1万户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十百千万”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实现“固本强基”。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培育拼搏向上城市精神。自去年6月相继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活动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响应、三大活动交相辉映。唱红歌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塑魂正气,给人以精神力量。截至目前,全市40个区县共组织开展近4万场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2700多万人次参与其中,使传唱红歌成为山城时尚。

以制度考核为手段,确保文化建设工作落实。据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樊伟介绍,市委、市政府将区县财政对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情况,纳入对区县领导班子实绩综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加强对区县领导班子的考核,确保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局也建立了经常性的督查通报制度,并根据《重庆市区县(自治县)宣传思想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和年度区县宣传文化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加强了对区县党委宣传文化部门的考核。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