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默默无闻地散发光和热

2009-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特约记者 罗路云 通讯员 赵鹏 我有话说

杨德千家中挂着一幅自勉条幅:“功劳资本摆不得,个人恩怨记不得,吃喝玩乐沾不得。”他参加革命几十年,学习理论几十年,传播理论几十年,践行理论几十年,不管地位、环境如何变化,始终不居功、不自傲,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谋取私利,用行动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还是老红军觉悟高”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杨德千经常被邀请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只要听说这些活动是有偿性质的,他都婉言谢绝。杨德千兼任3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每次到学校参加活动,他坚持不吃请,不接受馈赠,甚至连喝的水都自己带。杨德千每次回山西老家,都悄悄地去、悄悄地回,生怕地方官员知道后搞迎来送往。

“学好更要做好,‘老’字重千斤,越是老党员越要保晚节、作表率。”杨德千戎马一生,在部队担任领导职务时间长,可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关系为个人办私事。有一年,杨德千老家有位亲戚被某市列为提拔人选。这位亲戚听说时任省领导是杨德千当年的战友,就上门请杨德千写封信关照提拔。杨德千当即说:“不妥,走领导后门,既不尊重人家,又不自尊自重。”

“在老百姓心目中,党员就是党的代表。每个共产党员的一言一行,都事关党的形象和威望。”杨德千说,我们不能一方面对不正之风恨之入骨,另一方面却守不住自己脚下这方净土。入党70年来,杨德千总是从自身作起,用行动影响和教育周围的人。杨德千80多岁的老母亲去世时,两个兄弟想好好办一办丧事,劝杨德千说,你怎么说也是个军职离休干部,不能办得太丢面子。杨德千回答:“对老人要厚养薄葬,共产党员要带头树新风,亲人死后大操大办不仅不长面子,还会让党的形象丢面子!”结果一没搭台唱戏,二没披麻戴孝,移风易俗办得很简单。事后村民们都说:“还是老红军觉悟高!”

“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对大事,杨德千讲党性、讲原则;对小事,他也拘小节、讲风格。2007年11月,老家一位表侄来北京帮助照顾杨德千,一个月的细心照料,让杨德千心存感激。有一天,表侄突然发高烧,工作人员想以杨德千的名义到部队卫生所开些免费药,杨德千连连摆手:“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他和司机把表侄送到附近的工人疗养院,自己掏钱为表侄看病。

上级按规定配的车,杨德千很少用。菜市场离他住的地方约2公里,每次买菜,他都让公务员扶着走过去,司机劝他开车去,杨德千笑着说:“我走着去买菜,既锻炼了身体,也为公家节省了汽油,一举两得啊!”

干休所所长于在亭告诉记者,对于自己的后事,杨德千早就征得亲属子女同意,写了捐献遗体的遗嘱上交所党委保存:走时葬服穿军装,不穿其他衣服。遗体供科研用,有用的器官摘去,剩下的火化,骨灰不保留。一切从简,不给组织添麻烦。

“我们心中的榜样”

杨德千常说,“人老不是资本,越老越要珍惜时间,多为社会作贡献,这样的晚年才有价值。”干休所以前有部分担任老首长司机和公务员的战士,分散居住在老干部家里,管理工作一度不力。杨德千主动找所领导建言:成立士兵队,把分散居住的战士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和训练。士兵队组建后,管理工作变得规范有序,许多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几年来,杨德千累计向干休所提合理化建议100多条。

干休所老干部多,年龄、体质、家庭和经历不一,许多人存有困难和不便。杨德千经常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有一年夏天,所里有一名老干部生病住进军区总医院,不配合医生治疗,经常发脾气。杨德千听说了,就买上水果,到医院看望,并做这名老干部的思想工作,老干部很快转变了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很快病愈出院。

杨德千现在的退休金不低,但他生活一直十分俭朴,每天三餐吃的是素食淡饭,从来舍不得买一件贵重衣物,衣服、袜子总是补了又补。1991年,杨德千买了一台缝纫机,刚开始扎扎线、制些鞋垫,后来学会了改制衣服。他还把自制的鞋垫送给儿孙、身边工作人员。杨德千把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大都用到公益事业、扶贫帮困上。1999年,杨德千得知国家正式启动保护长江、黄河源头退牧还草工程,号召全国人民捐款,他便找到这个项目工程办公室捐款1000元。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因骨折住院治疗的杨德千立即捐款1500元,并交了1000元特殊党费。

平时,杨德千在路上遇到老干部,总是先打招呼,笑脸相迎,嘘寒问暖。老干部都说“杨老心态好、人善良、热心肠、好打交道,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