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代理家长”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权宜之计

2009-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柳路 我有话说

据媒体近日报道,贵州息烽县各中小学全面推行“代理家长”责任制,为“留守儿童”造册建档(卡),落实代理监护人,建立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联系制度,开展“手牵手一起走”活动,让所有党员和有条件的老师在不移交监护权的情况下成为“代理家长”。每个“代理家长”都制定了关爱帮扶计划,展开多种形式

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息烽县是一个只有26万人口的小县,有义务教育在校生3万余人,留守儿童4千多人,占在校生的15%。为“留守儿童”这么一个特殊群体,创设“代理家长”制,这在近年来各地解决类似问题的措施中并不多见。息烽的举措是依凭党组织和教师队伍的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当可为各地化解“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此前,共青团黔东南州委曾有类似措施,即面向社会公开为“留守儿童”招募“代理家长”。据报道,此次招募的“代理家长”既可以是个人、家庭,也可以是单位、组织、协会等,并将优先考虑心理医生或有辅导经验的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共青团干部、在职教师以及教育子女有成功经验的家长;招募启事一经登出,便有不少人通过电话向共青团黔东南州委及各县市团委咨询报名。

两地的“代理家长”制,采取结对联系的方式,使“代理家长”能够履行家长的部分职能,在思想、教育、生活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这种对口支援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孩子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一些需要,稍稍缓解“留守”产生的困境。另一方面,“代理家长”履行家长的部分职能,也可以减少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安心于工作和生活。此外,“代理家长”的推行,还可以为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关怀行动之中。可以说,“代理家长”制若能得到有效执行,其社会效益当是相当可观的。

当然,不应忽视的是,“代理家长”毕竟不是真正的家长,并不能在血缘亲情方面满足孩子们的渴求。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的情况,无论如何都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些许阴影。因此,长远来看,“代理家长”制只是在目前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向仍然是要使父母和孩子能够生活在一起。循着这个方向努力,需要打通的关节还很多,比如城乡户籍制度问题、孩子入学问题、孩子医疗问题等。现在,不少地方在此方面已有不少尝试,比如有的地方放松户口限制,有的学校对外来打工子女一视同仁,还有的地方增加财政拨付,支持公立学校吸纳民工子弟等。类似种种措施,都显示了积极的信号,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终能与他们的父母团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