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突出优势和特色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2009-05-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建德 袁广斌 我有话说

延安大学在发展中注重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利用革命圣地的红色资源和自身的独特资源,并坚持不断创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延安的地域优势,利用革命圣地的红色资源,在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中努力进取

延安大学地处陕北革命老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

势和取之不竭的红色资源。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活动,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历史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革命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党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完整地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确立了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培育和逐渐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其次,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独立自主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克服了敌后抗战最严重的困难;以高超的领导艺术,使中国革命的力量获得空前的发展壮大,取得了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性转变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一大批革命领导人才,积累了治党、治政、治军的一整套丰富经验,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三,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的艰苦岁月里,为我们留下了极具价值的历史遗迹,延安的几乎每一个山头、每一条小沟,都留下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革命旧址达180余处,仅城区内就有140余处。今天,延安已经成为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学习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史,汲取并获得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促进延安大学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个月来,延安大学抽调校内9名专家,对全校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辅导和现场教学点评。专题辅导内容包括《弘扬延安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陕北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等。现场教学选取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演讲台等代表性红色遗迹,点评题目包括《<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与以人为本》、《“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等。每一场辅导报告,每一次现场点评,都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受启发。

与此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还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前往其他参观点学习并接受教育。附属医院派出有关人员前往延安市安塞县侯沟门村,考察了村党员活动中心,重温了胡锦涛总书记给侯沟门村群众的复信,参观了安塞县生态农业示范区和部分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及展览。政法学院组织中共党史专业部分师生重走中央转战陕北之路,40人的考察学习队伍从延安出发,沿途经过安塞、靖边、佳县、米脂、子长等县,考察点包括王家湾、杨家沟、小河、青阳岔、瓦窑堡、神泉堡等10余处革命旧址。管理学院党委组织全院党员和优秀共青团工作者100余人,于5月4日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以追寻伟人足迹,感悟艰苦岁月,同时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汲取当代党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我们党延安时期的学习实践运动,在延续与发展的比照中明确努力方向

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延安大学结合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大生产运动、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内容,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第一,结合整风运动。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要求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目的是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参加整风的同志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基本文件,然后根据文件精神,检查思想、工作和个人的历史,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写出学习和思想总结。结合整风运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结合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以学习指导实践的活动,出席座谈会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后,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文艺实践,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结合延安文艺座谈会,可以使师生们正确认识从学习到实践、以学习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第三,结合大生产运动。1942年底开始的大生产运动,是一次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运动。当时,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广大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生产运动。其中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三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极端困难、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一边学习,一边生产,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又学习来又生产”,也成为一句流传久远的著名歌词。结合大生产运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同志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学习与实践密不可分,而且可以互相促进。第四,结合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党在延安时期的局部执政,跨越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这期间,党在执政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巩固执政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包括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人们在内的抗日民主政权;实施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建设人才;在处理党政关系、政权建设、政权监督机制、机关工作人员作风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这为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奠定了基础。结合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明确执政规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依法执政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第五,结合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基本的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正确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文化基础;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并对其加以概括和提炼,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深远,经验丰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新的实践经验,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结合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启发性强,意义深远。第六,结合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经验丰富,效果良好,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参照。结合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可以帮助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防微杜渐,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提高执政能力。

紧紧抓住学校自身特点,在学习、思考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

多年来,延安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办在革命圣地延安这一地理优势,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办学过程,不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特别是为陕北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学校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窑洞大学,结合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在“两课”理论教学中渗透延安精神,发挥本校延安学和延安精神理论研究的优势,安排研究成果突出的专家、教授为学生开办延安学和延安精神专题讲座,作学术报告及辅导报告。

积极开展校史教育。延安大学诞生于抗日战争初期,其历史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史的缩影。学校向全校师生开放校史陈列馆,各单位先后组织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认真参观,要求同志们深入学习当年的办学经验,办好今天的延安大学。我们积极促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学校要求广大教师和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讲科学发展观,而且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渗透到其他课程中,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科学发展观教育,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旨。我们要求各部门和各学院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专业学科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如教务处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组织了祭扫“四・八”革命烈士陵园暨“画出清明”诗文朗诵活动,祭扫过程中师生们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并举行了党员宣誓仪式;图书馆直属党支部开展了“问计于师生、问需于读者”调研活动,分别邀请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

(作者分别为延安大学党委书记、校报编辑部主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