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见证俄中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2009-05-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图为由中国企业控股的叶卡捷琳堡市“塔干”零售批发市场一角。韩显阳摄

俄罗斯国徽是一只双头金鹰,代表她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而乌拉尔

联邦区恰恰位于“左顾右盼苍鹰”的颈项上。乌拉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地理条件,包括利用横跨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内的欧亚间货物转运在这里是最为简捷的。

乌拉尔联邦区与新中国颇有渊源。早在1950年2月,毛主席在访苏归国途中曾参观了著名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参观期间,该厂全体职工将雕塑家克劳德的青铜作品“驯马师”赠送给毛主席。现在,这件礼品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2006年7月,中国正式在叶卡捷琳堡设立总领馆,成为继美、英、德之后在该市设立总领馆的第9个国家。

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谢金英告诉记者,就领区面积而言,叶卡捷琳堡总领馆无疑是最大的领馆之一。领事馆的设立,标志着乌拉尔地区与中国的关系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斯州州长罗塞利多次表示,希望中国与斯州应在农业、建材生产、机器制造、科学以及创建技术园区等领域展开合作。他对中国充满钦佩,他感慨地说:“仅用一年的时间,中国人就在斯州土地上盖起了560多公顷的塑料大棚,这就是‘中国速度’!”

从2007年5月开始,乌拉尔汽车和发动机厂组装中国轿车,项目总投资额约1亿美元。中国企业还与南乌拉尔的十几家企业签署了合作生产冷轧、热处理带钢、购买中国汽车零配件以及向中国提供石墨电焊条等协议。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乌拉尔与中国的这些合作项目,不过中国企业规避风险、逆势而行的能力也是惊人的。东方龙国际贸易公司副董事长王海江表示,其公司在乌拉尔地区开展的农业、运输以及餐饮等行业运转正常,“战胜眼前困难,中国企业会迎来更快速的发展期”。

尽管祖先来自东欧平原上,但乌拉尔人对于中国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从2008-2009学年起,“叶卡捷琳堡孔子学院”开始招收茶艺学习班,帮助培养俄罗斯所稀缺的茶艺师。与茶艺一样,乌拉尔人对中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目前,叶卡捷琳堡市有10家专营中餐的餐饮企业,其中包括咖啡馆、小吃店及餐厅。据叶卡捷琳堡“北京饭店”的牛经理估计,大约有20%的乌拉尔人在第一次品尝过中国菜后就成了中餐的忠实拥护者。

让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意外的是,不仅餐饮、茶艺这些物质生活让乌拉尔人如醉如痴,中国文学作品、民族风俗也同样吸引民众注意的目光。在斯州中央书店,中国书籍销售情况良好,当地东方古代文学爱好者经常在此定购书籍,如袁枚、李好古的戏剧以及抒情诗集、孔子名言集等。去年底,一个名为“阴阳”的中国居民日常生活风俗艺术展在斯州乡土博物馆揭幕。那些瓷瓶、小人物像、绸布、文房四宝、古老瓷器、茅台酒瓶以及丝绒画等展示了中国日常生活与传统的展品,令各年龄段观众兴致盎然。

在突厥语中,乌拉尔意为“纽带”。去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也像一条纽带将两国人民联系到了一起。去年6月,来自地震灾区的20名儿童来到乌拉尔地区米阿斯市。在那里,中国孩子与南乌拉尔村庄的同龄人一起游戏,了解乌拉尔地区的历史,感受美丽的大自然。

(本报莫斯科5月2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