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法里的大学问

2009-05-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董琨 我有话说

赵孟?《归去来帖》

在灿烂、绚丽的中华文化百花园中,汉字书法是一枝最引人注目的奇葩。书法兼有学术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这在所有的其他文化门类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也是书法的魅力所在。但是迄今为止的有关书法的介绍与论述,同时注意到书法的这三性并且致力于将其彰显到位的,似乎并不太多。近期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邱振中著《书法》一书,则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个莫大的惊喜。

邱振中是当代书法界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从事书法的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并且在这两方面均能具有相当高度与深度的学者型书法家,或者说是创作型学者。他试图撰写的是“一部关于书法的知识、思想与深入途径的手册,为所有人准备一份进入书法的最初的读物,为所有可能深入书法领域的人准备一份导览。”

中国书法的学术支撑是汉字文字学,所以书法蕴涵了文字学的几乎一切的学术品格,这也是几乎所有关于书法的论著都要涉及的话题。但是进而谈到书法与语言的关系,就应该说是本书作者的独得之秘了。他明确地提出:“书法是一种关于语言的艺术……书法利用的是语言的视觉形式――书面语言的线结构。”把书法与书面语言亦即文字挂钩,这是容易做到的,但是由此进一步思考汉字书法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书法与中华民族语言观的关系,是在下的笔者我作为语言学工作者兼书法爱好者未曾或很少考虑的问题,相信多数语言学家也是如此。作者谈古人的“言意之辨”,认为“中国人对语言形式层有某种程度的轻视,但对语言意蕴层高度关注”。这是一针见血的很有意义的评价,因为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汉语语言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中国人虽然重视语言文字学,作为传统语言学(亦即“小学”)的各个分支如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历来具有不俗的成绩,但是唯独主要研究语言形式的语法学相当薄弱。一部论述书法的著作能持有对于语言学如此深刻的见解,是令人钦佩的。

不断发掘中国书法的学理元素,以增强人们对于书法学术性的认知和把握,是本书用力所在。

关于中国书法的技术性问题,本书也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是术语的厘清,对于涉及书法作品基本技术要素的笔法、字结构、章法、墨法等等,包括它们可能拥有的下位概念,如“笔法”之下的“平动、提按、转动”等等,都给予明确的定义及其在具体运用中表现的描述,而这些术语在传统书法理论中由于多数语焉不详,言人人殊,甚而有意无意加以神秘化,是学习书法的人们最难以领会和把握的拦路虎。

其次是言人之未曾言或甚少言,即如对于“笔法”,作者进一步指出:“笔法变迁与字体演变息息相关,笔法每一种基本运动,都对应一种字体,如平动与篆书、连续摆动与隶书(汉简)、提按与楷书。字体变化的终结,与笔法基本运动形式的终结密切相关。”对于基本笔法影响字体演变的因素,文字学家也普遍缺乏足够的注意。由此也进一步显现本书对于文字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此外,作者还对书法艺术性的展现、有关书法艺术创作的若干因素、书体流变等进行了论述,其中不乏匠心独运的精彩之处。

《书法》邱振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