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2009-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细良 我有话说

随着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临近,在“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主题的推动下,“低碳经济”将继续成为国际社会研究的重点与热门话题。因此尝试深层次、多学科、宽路径诠释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人类社会发展史首先

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能源包括碳水化合物、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原料与动力之一。如果以人类生产活动建立在利用何种能源的基础上来作为划分标准,那么,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相应地分为“原生态”低碳经济、高碳经济与现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这三种经济发展模式分别对应人类发展的三种社会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未来的生态社会)和三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原生态”低碳经济――高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这一过程,其实质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经由量变到质变之辩证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跟人类社会早期阶段的“原生态”低碳经济具有形似性,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回归”,但这种回归却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性自觉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初级、自发的“原生态”低碳经济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这种新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无碳经济”或“零碳经济”。

在农业社会里,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建立在对碳水化合物这种能源的利用基础之上的,是一个原始的低水平CO2排放的社会。“原生态”低碳经济满足了人类的环境效益有余,而经济效益不足,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人口与理性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程度加深,并产生了一种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强烈愿望。伴随着蒸汽机、电力与信息革命的浪潮,工业社会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能源结构一方面使得人类形成了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筑等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另一方面这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业,产生了大量CO2。尤为严重的是,工业社会中,不仅工业是高碳工业,甚至连传统的低碳农业也变成了高碳农业。人类获取并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速度流向大气碳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等灾难性问题。

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建立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系建构在亚当・斯密“利润最大化、产量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的理论基石之上,认为“当每个人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时,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不可否认这一经济学理论为人类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这一理论的弊端在于:没有考虑能源、资源与环境的阈值。资源经济学研究表明,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必须遵循大自然的生态规律,不能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提倡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采取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尽一切所能来达到人类收入最大化与效用最大化,丝毫不顾及能源有耗尽的时候、资源有稀缺的时候、环境有承受不起的时候。

人类贪婪地追求经济发展与物质需要,无休止地利用化石能源,放任CO2的高排放,把自己从“原生态”低碳经济逐渐带入了“高碳经济”体系。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为人类带来了前工业社会不可想象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大规模快速使用化石能源导致CO2排放量的显著增加。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以牺牲环境效益为条件,是一种只顾人类、不顾自然;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当代、不顾后代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给人类带来了经济增长的诸多困惑。如果任其永远持续下去,其结果只能是“高烧”的地球不堪重负,丹尼斯・米都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增长极限的预言也将不幸言中。

英国福利经济学家理查德・杜斯韦特1992年出版了《增长的困惑》一书,他经过十年对工业社会多国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后得出结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不是人类的幸福与快乐,而是沉重的困惑与痛苦。笔者以为,这种困苦的根源来自于人类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人们开始追求一种不仅为了当代人还要让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为此,不能再沿用粗放型的高碳经济模式和奢侈的过度消费与超前消费的消费方式,人类应通过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又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不牺牲经济的发展,既让人人充分享有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又时时考虑为后代保留和储蓄应有的空间与资源。这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它将是人类未来生态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

人类社会当下正处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笔者以为,现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是继人类社会经历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近年由于经济和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面临着与日俱增的温室效应减排的国际压力。但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经济要较快增长以改善民生、增进福利,又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面对双重压力,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出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