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柳州:借“刘三姐”做大文化产业

2009-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蕾 我有话说

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事众所周知。最近,刘三姐的故乡――柳州,将携手北京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共同打造电视连续剧《刘三姐》。目前该剧已进入剧本创作的最后阶段,预计年内开机。

“由传说凝聚而成的、通过艺术手法丰富的刘三姐形象,无疑是民间智慧和美好愿望的化身,是世界闻名的民族文化品牌。如何借助刘三

姐的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柳州的文化产业,是我们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柳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张福海说。在如今谍战片、偶像剧等题材众多,缺少表现人民大众创造性的民族文化题材的电视剧大环境下,打造刘三姐这种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典型形象,表现人类智慧的亲民题材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然而,20世纪60年代初的电影版《刘三姐》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如何突破人们心目中既有的“刘三姐”形象,又让这个从古老传说中走出来的人物为并不熟知的年轻观众所接受,就成为该剧面临的最大难题。

诠释刘三姐的新形象

曾经策划过《铁齿铜牙纪晓岚》、《金婚》等热播剧的著名编剧郑万隆与他身后强大的创作团队为“重塑刘三姐”已经数易其稿。郑万隆说,我们对刘三姐这个人物设计基于两个支点,一是根据她的传说特征,要写出老百姓心目中的歌仙形象;二是要解决这个人物的当代价值阐释。“这个传说中的人物能跟现在的观众沟通哪些价值观念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像电影《刘三姐》那样着重描写反压迫、反权贵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将人物的命运、性格和使命结合在一起,在时代性和审美价值方面加强塑造。”

该剧把视角更多地投放在刘三姐的成长励志故事上来。“我们将着重刻画刘三姐的性格,使这个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郑万隆说,除了描写刘三姐勇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了自由歌唱的梦想,百折不挠,敢于挑战权威的一面,电视剧还将用更多的篇幅来描写她的爱情、友情和亲情。通过她传歌过程中的不平凡经历,道出蕴含的深刻主题――“歌曲本无高低贵贱,其中分别在于歌者的心。歌是什么,人就是什么,心随歌动,人随歌变”。

据透露,电视剧《刘三姐》在人物、故事结构等方面也突破了原有格局和模式,做出创新。比如将故事的时代背景设置在唐代(因为按照不少传说记载,刘三姐生于唐代);再比如剧中首次将曾贬官至柳州的历史人物柳宗元和刘三姐放置在同一个时空里,并有所交流,体现以柳宗元为代表的文人文化和以刘三姐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这首流传在柳州的民间歌谣,不但真实地反映了柳州山歌的源远流长和它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刘三姐与柳州深厚历史渊源的写照。传说中刘三姐在柳州传歌,在柳州成名,最后在柳州成仙;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三姐文化”的风靡一时,是源于1959年柳州彩调剧团创作排演的彩调剧《刘三姐》――由其改编的电影《刘三姐》红遍全国。

“‘刘三姐’不仅是柳州各族人民的骄傲,更成为柳州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的代表。”张福海说:“在‘刘三姐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能量,如柳州山水文化、民歌文化、民俗文化等,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进而形成柳州的文化名片是电视剧《刘三姐》肩负的现实使命。”

柳州市因其发达的工业而闻名,但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却不为人所熟知。因此,该剧将着重反映刘三姐与柳州“自然、风俗、音乐”之间的联系,向观众展示一个文化的柳州。电视剧的外景地大多选在柳州境内,三门江森林公园、碧芙蓉景区、鹿寨香桥国家地质公园、中渡古镇、三门江程阳八寨、大龙潭公园小龙潭等景点均在备选之列。“以灵动的柳州山水为主要背景,融合壮、侗、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展现山水柳州、风情柳州的歌美、舞美、人美。”

“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上说,我们创作的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而是以产业化的运营方式打造可以长期使用的城市文化名片的系统工程。”该剧总制片人之一、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健君介绍,随着电视剧的开拍,将推出MTV系列、刘三姐丛书系列等衍生产品,“刘三姐论坛”、“寻找壮族民歌传承人”、民歌采风行等文化旅游活动也将一并开展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