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平安创建成就江苏经济

2009-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姚佳 我有话说

“在美国,尤其是9・11事件之后,走在街上我会担心安全。但在这里,我喜欢和夫人带着两个孩子晚上骑着车在苏州的小巷子里转悠,根本不用考虑安全问题,这种安全宁静的生活让我们很享受。”外商柏迈高这样理解“平安江苏”。

平安江苏的创建已经走过了近7个年头,在经济的繁荣中,江苏人民发现安全感也在一天天增强

。经济的繁荣让江苏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平安创建中,而平安创建也让江苏拥有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外商前来投资。

建平安江苏,创最安全地区

2003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作出了开展平安创建的重大决策,响亮地提出“争创全国最安全地区”的目标。

随后的几年间,在江苏的经济发展阔步走在全国前列的同时,江苏的平安指数也一样在全国领先。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平安创建的过程中,江苏公众安全感连续四年攀升,2006 年达96.7%,2005 至2007 年全省公众安全感连续3年位居全国首位,2008年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江苏省的南京、南通、苏州、常州、镇江、无锡等6个市被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在这次表彰大会上,江苏省受表彰数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位居前列,数量和比率均居全国首位。目前,江苏省有94.9%的乡镇(街道)、91.3%的村(社区)、86.6%的小区、93.5%的学校、91.6%的医院和78.1%的企业达到了平安建设标准。

三大建设创平安保长安

平安创建伊始,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创建平安江苏,首先要把平安作为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我们有三大机制――“大调解”机制、“大防控”机制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一位常年在小区工作的民警说,很多治安的问题都是从小矛盾引发的,将居民矛盾、社会冲突通过调节的办法,就能达成和解。这就是“大调解”机制基本内涵,通过“柔性”化地解决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中日益增多的利益纠纷,营造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面对人民群众,要柔和,面对犯罪分子,则要强硬。每天,江苏全省投入街面的巡防民警达1.8万人、巡逻车1.5万辆,110、119和122三台合一,一个有公安、有社区群众、有网络的“大防控”体系,将江苏人民纳入保护之中。

城市实现平安创建了,农村也不落后。面对农村治安力量较薄弱的现状,江苏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成农村警务室1.3万多个,配备驻村民警8000余名。

平安江苏促进外资回暖

“平安”,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治安状况,更是有力的招商资源和率先发展的竞争优势。和谐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给来江苏投资洽谈和观光旅游的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投资客商坦言:“治安环境是我的第一选择。”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放缓。江苏2009年到账外资比2008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与全国相比,下降比率很小,在外资进入的大盘中,江苏所占的份额进一步提高。截至5月1日,各种数据显示,欧美在苏投资开始回升,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与江苏的协议外资均有较大增幅,台资增加明显。江苏实际到账外资达88亿美元,继续保持中国大陆各省的第一地位。据悉,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外资项目――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项目,马上要在无锡上马,增资额达15亿元人民币。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认为,在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的情况下,江苏凭借自身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利用外资跃居全国第一,说明江苏外向型经济具有很强“抗跌”性。

从擦肩而过的巡警到无形的创建机制,平安江苏成了江苏人的保护伞。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这里的人们知道,在他们身后,有平安江苏铸就的平安防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