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根的缅想与无尽的表达

2009-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凤侠 我有话说

《所有的乡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这部作品,读过的人都会感受得到何大草叙述的选择和雄心。很显然,这是一部框架宏阔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个地点(武昌)和两个家族(包姓和金姓家族),来展现百余年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何大草曾直言,他的作品始终有两个关注点――历史与青春,这两者也同样交织在《所有的乡愁》整

个叙述的时空之中。所谓“历史”,在这里不仅表现在对历史风云的演绎甚至戏说,更有一种韵味深含其中,尤其当青春激荡已时过境迁,激情作古犹如美人迟暮之时,“青春”演化为“历史”,“历史”则裹夹着无数的“青春”往事,“乡愁”正是在对往事的追忆与缅怀中写就的。《所有的乡愁》本以“乡愁”为核心,可是小说对“乡愁”却只字未提,没有了把酒依惜话别的场面,没有了苦涩婉约的情感抒怀,《所有的乡愁》似乎硬气了许多,大气磅礴地勾勒着历史的场景以及人性的丑善。“乡愁”又何以言?“乡愁”自不待言。何大草将所有可以言表而又溢于言表的情愫深深埋植于那一段段过往的历史讲述中,“乡愁是中国人的宿命,历史把他们连根拔起,四处漂泊。”

初读《所有的乡愁》时,你会觉得这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小说,非常有戏剧张力。但如果你抱有这样的阅读期待读下去的时候,你还会发现,它还在若干散落的小人物身上寻觅着叙述的光芒和历史厚重的沉积。我觉得,如果何大草将如此杂乱的家族谱系精简一下,也许会为我们呈现出一部更具吸引力的作品。但静下心来细细体味,也许作家的良苦用心正在于想描绘一幅形态各异的人物肖像图。对于这部小说,何大草曾说过,他是想把《所有的乡愁》写成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虽然凝聚在“两全庄”,但是彼此间身份差异很大。将军、秀才、木匠、传令员、僧人、汉奸、地下党、日本杀手、干部、音乐家等等,所有的这些人因循着血脉姻亲被联系在了一起,以不同的口吻共同讲述百年沧桑的纷繁总总。我想,若将这百年历史和诸多人物汇总在一起是需要很大的叙述长度的,一定需要采用大的历史跨度和家族叙事的艺术策略,但《所有的乡愁》却只有二十万字,这样的叙事是非常考验作家对于时代片断的截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功力的。如果说,许多历史小说的叙述风格喜好绵密的话,那何大草则偏好留白,作家的虚构与想象在历史轨迹与人物命运间随意穿梭,没有过多的渲染,寥寥几笔对白与描刻,运用散点透视将历史纷纭巧妙地串连起来,应该说小说结构还是颇显作家用意之深的。如果要思考何大草在《所有的乡愁》这部作品中所遵循的伦理道德底线的话,我认为,这就是深刻的“人道主义”,这也是小说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小说塑造了一个个“小人物”,让他们在巨大的历史面前说话,用他们鲜活的人生演绎历史,而不是用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生命。僧人稻儿本着出家人的慈悲心肠不忍心炸死只有十来岁的日本兵,却被受惊的日本娃娃兵一刀刀捅死,临死前稻儿悲凉的感慨:“他们……就从不怕报应?”稻儿的精神境界其实很简单,他只觉得众生平等,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不该枉杀,但正因为此,稻儿的视域超越了民族的局限性,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追问战争对于人性的绞杀和异化;初着戎装的金有种一开始对于战争的态度是极为虔诚的,但在他和老杨被哄骗作了“炮灰”之后,在国民党为了阻挡日军长驱直入竟不顾百万生灵炸开黄河堤坝,淹没十七个县之后,金有种彻底地绝望了,小说强烈的批判意味也在此浮现了出来。这时,小说一个隐含的叙述动机由此而出:所有的历史,都是人民在坚韧地承载和支撑。

在《所有的乡愁》这部作品中,绵亘百年的历史画面似乎可以以新中国的成立而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侧重于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后半部则主要思考和平年代下政治权力、金钱和人性的关系。作者也许更惯于经营“历史”叙事,因此前半部的讲述显得格外的丰满和生动,后半部则稍嫌沉郁。但小说整体叙述中显露出的那种“气质”,可以表明这是一部深沉、严谨而有力量的长篇小说。这份气质不仅来自于叙述中所蕴藉的激昂与惆怅,更来自文字本身所具备的那份特质。何大草的文字风格十分凝练简洁,极少耗费笔墨集中描摹,即使刻画细部,也追求用语的精当传神,语言朴实毫无匠气,看似笨拙、浅涩,缺乏雕饰和修琢,实则是在经历了无数次打磨后写就的。这份质朴无华却韵道十足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禅意”,小说的叙事风格也因文字的“气质”而显得青涩却纯熟。何大草的《所有的乡愁》是一部十分耐读又可敬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抚摸民族和历史屈辱与脉动的同时,也被唤醒了那份深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