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守住耕地红线 力推经济发展

2009-06-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李北斗 邢振远 展国杰 我有话说
河南省郸城县国土资源局准确把握国家关于严格耕地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要求,立足郸城基本县情,坚守在“红线”前沿,编织着“红线”“铁网”,受到上级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空心村”变了模样

郸城县是传统农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由于历史原因,形

成了规划混乱、长期无序建设、占地较多,又远离交通线,群众生产生活不方便的“空心村”。县国土资源局经过认真调查,发现这类“空心村”在全县多达540个,排查出闲散土地76700亩,其中,仅村内闲散土地占村内面积30%的就有214个,闲散土地达 30340 亩。

为坚守“红线”,他们以科学发展的思路保护资源,以“空心村”整治为突破口,结合“空心村”地理位置及经济状况,坚持群众自愿,因村制宜,科学规划,公开透明,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最大程度增加耕地面积。

对“空心村”的整治,他们实行村庄整体搬迁、局部搬迁、小村并入大村等形式。对闲置土地较多的“空心村”,整体搬迁到最近的公路沿线,进行重新集中规划建设;对“空心村”内一部分长期闲置的宅基地和住户零散的部分,进行村内局部调整,集中安置到另一部分空闲地上;对人口少、住户分散、占地多的“空心村”,全部就近并入有空宅基地的大村,这样将腾出来的小村占地、坑塘地和闲置地全部进行复垦开发。

土地问题一向是难啃的骨头,郸城县国土局工作方法明确:遇到困难不退却,碰到“钉子”不让步。局领导班子共同努力,通过深入动员、政策激励和典型示范,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空心村”的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通过治理,原来松散零乱的居民点,逐步建成了居住集中、整齐美观的中心村落,小村并大村,大村成集镇,减少了农村居民点占地,提高了用地的集约化水平,促进了城镇化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资源的使用效率。这些,都为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废地”变“良田”

一个时期以来,郸城县境内轮窑达到111座,吊窑达到40座。面对这151个“吃地虎”,县国土资源局敢于碰硬,集中开展砖瓦窑场治理整顿,限期关闭、拆除、转产。他们坚决关闭拆除粘土砖瓦窑厂,及时制定了关闭拆除粘土砖瓦窑厂时间表,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乡镇党政正职就是本乡镇关闭拆除砖瓦窑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县111座粘土砖瓦窑厂和40座吊窑全部如期拆除,提前一年实现了无窑县的目标。

他们着力抓好粘土砖瓦窑厂土地复垦利用。对关闭拆除后的粘土砖瓦窑厂土地,他们按照“三统一、一公开”的原则,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复垦开发标准、统一组织验收和公开发包,逐一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达到塘成形、田成方,土地用于耕种,坑塘用于养殖。在复垦开发过程中,他们采取的模式是:谁破坏谁复垦,由国土资源部门向窑主发放复垦开发通知,确定复垦开发标准和时限。对不主动复垦利用的企业,不允许转产新型墙材;谁投资复垦,谁使用、谁收益,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复垦开发,对复垦土地承包人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和肥料补贴等优惠政策;政府组织复垦补助,对由乡镇政府组织的复垦开发,经国土资源部门规划批准,县财政从耕地开垦费中预支部分资金作为垫底金,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复垦开发资金600元。这些模式,有效激发了各方面复垦开发土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汲冢镇张庄两座窑厂126亩土地整理、开发后,通过公开发包,承包给6家农户,群众年增加收入80多万元;丁村乡高小庙砖瓦窑厂135亩土地,采取谁复垦、谁利用的办法,新打机井两眼,修桥涵一座,已开发成为高标准农田。

多措并举保护耕地

“耕地保护的关键是要硬起手腕,顶住‘说情风’,制止‘乱占风。”郸城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吕振龙告诉笔者。

为此,他们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持事前防犯与事后查处相结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公安、建设、规划、城管等部门,对一些乡镇(办事处)辖区内的违法建房实施了强制拆除,并建立了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在保护耕地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2005年以来,全县通过治理“空心村”、砖瓦窑场,新增耕地41894亩,连年实现了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新增的耕地,相当于新增加一个中等乡镇的耕地面积。“空心村”的老宅用地、废弃坑塘、闲散地、鸡叨地和砖瓦窑场占用的土地被整理成标准农田,形成了“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的格局,被广大群众称为“空心村里耕良田”。

――提升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水平。通过土地三项整治,新增耕地便于科学规划和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建成了许多以特色养殖、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为主体的高效绿色农业园区。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整治后的新村庄,把原来松散零乱的居民点,建成了居住集中、整齐美观的中心村落,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收入。像白马镇的前王楼村,治理后增加的耕地,承包给种田大户经营,每亩承包费24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21600元,该承包户种植优质烟叶套种高淀粉红薯,每亩收入2600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新整治利用的耕地每年可增收粮食3350万公斤,增加收入5300万元,纯收益达2800万元。

――破解了土地瓶颈制约难题。目前,郸城县新增耕地通过置换建设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可保证全县今后几十年的工业和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同时,充裕的土地资源也为招商引资和承接沿海地区项目转移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近几年,郸城县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走平原农区工业化道路,初步形成了以财鑫液糖、金丹乳酸、天豫淀粉、京豫药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玉米、红薯、中药材等8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了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