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路上的“铁军文化”

2009-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王小润 我有话说

从大连旅顺到山东烟台,从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从东北地区到华北华东,有一艘巨大的轮船载着长长的列车,乘风破浪,傲然前行。这就是我国第一条跨海100公里以上的铁路轮渡――烟大铁路轮渡,它将“关内”和“关外”的运输距离缩短了1000公里,是东北至长江三角洲地区陆海铁路大通道的关键,因此也被称为“海路”。

6月5日上午九时三十分,中铁渤海铁路轮渡船“渤海一号”从大连旅顺西站起航,驶向彼岸的烟台北站。记者乘坐这艘万吨巨轮横跨渤海海峡,慢慢走近烟大铁路轮渡工程,领略“中铁渤海人”的一种文化,真切感受凝聚其中的精神力量。

节约文化打造工程精品

前不久,烟大轮渡公司副总经理李立权从北京为公司领回了一项来之不易的荣誉:2008年全国十佳节能减排企业。让李立权和整个公司引以为豪的,不仅是这项荣誉本身,还有这项荣誉的特殊来历:节能建议出自一名普通员工。

据李立权介绍,轮渡运行初期,近2.5万吨的轮船有4台发动机推动航行,轮机长庄永利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仅用3台主机就可实现轮船稳定运行,公司经研究采纳了他的书面建议,单船单航次耗油量从9.5吨降至8.8吨;后来,另一名轮机长段钧财在实践中又发现,在轮船离岸备机热身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两台主机运行,这样又将单船单航次油耗降至8.2吨。这样算下来,一年680个航次可节约燃油800多吨。

在烟大轮渡公司,从工程建设到运营,从领导到普通员工,节约已经变成全公司上下的一种自觉行为。有形建设和无形精神两个工程,在烟大铁路轮渡项目上得到了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工程质量、安全、投资、工期、环保、技术创新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项目先后获得了“火车头奖”“詹天佑奖”和“鲁班奖”等国内外一系列荣誉。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共节约资金1.5亿元,避免了“小预算、大结算、长尾巴”的怪圈,得到了审计署项目审核小组的高度评价。

铁的纪律铸就铁的意志

站在岸边,眼睁睁看着渡船离港,中铁渤海轮渡三号船面点师曲志成一脸懊丧,由于没有按时赶回渡船,等待他的是即将被公司开除的厄运。想到仍在病床上的母亲和妹妹的学费,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原来,在两班轮渡的空闲,他下船赶去看望生病的母亲,回程途中,港口拥堵……

为确保轮渡安全,按照公司规定,轮渡离港前不能按时赶回岗位将被开除公职。三号船政委赵东山了解了曲志成家中的情况,向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了汇报,公司在作出经济处罚的同时,给曲志成留用察看一年的处罚,给了他一个重新返回岗位的机会。

得知这个消息后,曲志成再次潸然泪下。

从建设初期,烟大轮渡公司总经理迟宝璋就把公司管理难点揽于心中:北到海拉尔,南至海南岛,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人员有来自铁路工程、运输的,也有来自航运、造船、港口方面的,如何将这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性格的人员凝聚成一股力量,是一个重要课题。

“打造铁军要有铁的纪律、铁的意志和钢铁般的团结。”烟大轮渡公司副总经理郑军说:“然而铁的纪律,并不排除人性化管理。在这件事上,辞退员工是为了教育大家,不辞退也是为了教育大家。”

铁的纪律铸就了烟大轮渡公司员工铁的意志,总经理带病上岗,轮机长不吃不睡攻下省油难关,船员不顾生命安危抗击暴风雪确保渡船安全,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截止到今年4月30日,烟大轮渡试运营两年多来,运营安全、平稳、有序,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有效实现了东部陆海铁路大通道合龙的作用,公司3艘渡船已累计安全开行3774个航次,渡运铁路货车3745列计17.35万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