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9-06-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文明观念的三种价值前提

张文涛在《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撰文指出,文明是理解历史时经常运用的词汇,它是隐含着价值优劣判断的比较性概念。近几个世纪出现的种种文明观念,通常存在三种不同的价值前提,用庄子的话说,分别是自贵而相贱、贵贱不在己、物

无贵贱。认为自己高贵、他者低贱的文明观念曾是各种文明体内普遍存在的状况,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一种偏见,已经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欢迎。发端于欧洲启蒙运动,并经工业革命、科学革命与进化学说不断强化的进步观念,虽由欧洲人发明,但也得到了许多文明体的认同。如今,这种观念也日渐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人们开始寻求用新的价值观来审视人类文明,环境文明观念、后现代主义观念、宗教文明观念是比较突出的三种。这三种文明观念的共性是要抛弃优劣比较的价值判断,拾起被文明遗忘的他者,达到对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

在社保制度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功能

张秀兰、徐月宾、方黎明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已形成了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组成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政策性的衍生社会问题,如政策边缘人群、城乡差距的扩大以及政策管理困难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后,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被重新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心和实际努力都明显加大。然而,政府重新进入社会福利的角色将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诸如流动人口、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和人口老龄化等。为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能促型政府”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和政策实践,从中长期战略角度出发,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根基:遗忘与重建

王新生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自产生之日起,历史主义理论就一直为它内含的矛盾所困扰:既要对事物的相对性和暂时性给予肯定,又要为其寻求确定性根据。在历史主义的诸种类型中,只有与决定论相结合的历史主义,才能避免相对主义的困扰,合理地处理这一矛盾。黑格尔以思辨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历史观,只是虚假地克服了历史主义所必须面对的这一难题。马克思哲学既主张超越性的理想,又要在现实的历史中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寻找必然性根据,因此它在以历史性原则揭示人的自由的同时,又以科学认知为自由的实现安置了客观性和确定性的基座,构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历史主义。长期以来,由于遗忘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历史主义根基,就出现了单纯从认知进路上和单纯从规范进路上解释马克思哲学的两种倾向。对于完整理解马克思哲学来说,重建它的历史主义根基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创新文化及其主导范式

叶育登、方立明、奚从清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创新文化源自熊彼特创新理论。在我国,创新文化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提出的。创新文化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创新性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层面。在创新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主导性文化范式:“新价值主义”范式、“创新型国家主导”范式和“产消合一革命”范式。“新价值主义”范式以创新主体为观测点,其动力源自观念革命;“创新型国家主导”范式以作为创新主导的“国家”为观察点,其动力源自国家的创新追求;而“产消合一革命”范式则以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为观察点,其动力源自生产关系与消费方式的变革。对创新文化及其主导范式的探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