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动《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高校师生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部6月5日在京举行首都高校师生学习《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座谈会,首都部分高
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大家普遍认为,《六个“为什么”》一书涉及的六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是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些问题是广大高校师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对这六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必将大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化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现刊发会议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紧密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站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对事关我们党、我们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六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这本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良好学风,也是增强理论说服力的重要原则。六个“为什么”,涉及高举什么样的旗帜、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坚持什么样的制度等重大问题,既是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认识问题,也是事关我们党、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只从理论到理论,或实践到实践,那不可能说清楚、说透彻,就不可能让干部群众信服。《六个“为什么”》一书不是孤立地、抽象地就理论谈理论,就实践谈实践,而是力求把抽象的理论问题与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在深刻总结我们党80多年奋斗、新中国60年建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来分析问题、阐述理论,用活生生的事实、生动的案例来阐述我们党、我们国家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重大问题。这样的回答既有理论的高度概括,又有实践的有力论证,说理充分,事实生动,容易让人信服。
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我们党、我们国家之所以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是少数人、不是我们党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实的必然结论。《六个“为什么”》一书既总结过去,站在宏观的历史高度,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回答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必然选择,又立足现实,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起点的高度,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论证了今天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必须”和“不能搞”。这样得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
三是中国与世界的结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既要善于从本国本民族的实际状况出发,思考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问题,又要放眼全球,用世界眼光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背景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既要立足中国,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又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善于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党、我们国家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从我们党、我们国家自身的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结论,而且也是在总结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基础上得出的宝贵结论。例如,《六个“为什么”》一书在论述为什么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时,特别联系苏联、东欧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出现繁荣,而且导致亡党亡国的教训;在论述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时,特别联系非洲许多国家实行多党制后,结果是“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长期的纷乱之中”的事实;在论述为什么不能走回头路时,特别谈到“走回头路,就会回到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就无法在同世界的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中实现自己的更快发展。”这样通过中国与世界、正面与反面的事实对照,就把深奥的理论问题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要完成这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把我们的青年学生培养好,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从总体上看,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我们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要善于把握青年学生的特点,把握时代的特征,更加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做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武装的效果。
一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好书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林泰
《六个“为什么”》对涉及当前中国改革发展走向的各种问题做了导向鲜明、全面准确、深入浅出的回答,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可以说是一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好书。
我认为,能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教育青年是关系改革成败的大事。现在看到《六个“为什么”》对社会思潮的脉搏把握得那么准,针对性那么强,而且那么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干部群众(包括大学生)深入学习,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改革开放30年,成就巨大,世人瞩目,人民高兴,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日益深入,自觉拥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践。这是十三亿人民昂扬奋进的历史洪流,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社会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显露,各社会阶层利益取向、价值选择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也日益加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表演。对于人们影响比较大的错误思潮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新自由主义”,宣扬“人性自私”和“私有制永恒”,否定公有制能与市场经济结合。二是“民主社会主义”,企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改良资本主义。三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四是借“普世价值论”宣扬西方“多党竞争”与“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五是否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从“左”的方面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体系。我们决不能低估这些错误思潮对人们的消极影响,《六个“为什么”》就是针对这些错误思潮做出的导向鲜明、全面准确、深入浅出的有力回答。可以说,这本书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在回答六个“为什么”方面,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继续写出导向鲜明、深入浅出的文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把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做得更好。
直面问题说理透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胡懋仁
《六个“为什么”》直面并深入回答六个重大问题,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深入浅出,说理透彻。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在理论方面,而是在实践方面。提出所谓多元化的观点包括这样几个因素:一是还不敢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因此提出一个所谓多元化的观点,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很平等,马克思主义是一家之言,其他理论也是一家之言,大家彼此彼此。但在实际上,所谓多元化并不存在,这个多元化不过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这种多元主张目的是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是淡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作用。当前,在我们一些学科领域里,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也包括一部分文学和史学,都存在用所谓西方的资产阶级理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的情况,有的人就公开宣布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领域里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或者是过时的,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奉为科学的理论。这种贬低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对我们的青年和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坏的。在今天的世界上,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尚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舆论范围还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所谓多元化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再如,中国不是没有搞过资本主义,有人说,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要让中国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就是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从来就没有外在于资本主义体系。换句话说,殖民地半殖民地正是发达资本主义掠夺和剥削所得到财富的主要来源。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一直就想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结果都失败了。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先生总是欺负学生,西方资本主义的先生不允许中国学生走上与他们一样的发达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国走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而不可能成为与发达资本主义并驾齐驱的竞争对手,因为帝国主义绝对不会允许中国成为这样的国家。中国如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就会分裂,社会就会动荡,这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