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421-430)

2009-06-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421邢贵彬

 

邢贵彬,男,49岁,中共党员,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连铸作业区党总支书记兼副作业长。

邢贵彬入厂28年来,先后当过炼

钢工,做过车间主任,担任过作业区党总支书记。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国家炼出了一炉又一炉好钢,同时也把自己锤炼成道德高尚的共产党员。

邢贵彬是位硕果累累的创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还是一名平炉炼钢工人,就凭着一股子钻劲和实干精神,总结出“邢贵彬五字炼炉操作法”,并在全国冶金系统推广。近年来,他坚持用创新的办法解决生产难题,取得了20多项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有的经济效益巨大,创造价值在亿元以上;有的经济技术指标先进,达到了世界一流;有的解决了生产瓶颈问题,保证了安全生产。比如钢水罐自流率是钢厂的硬指标,邢贵彬通过多项技术改进,使钢水自流率从原来的90%左右提高到99.8%以上,居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

邢贵彬是基层管理者的榜样。从2000年起,邢贵彬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他苦心钻研、大胆实践,摸索出了“讲创新、讲制度、讲和谐”的9字精细化管理工作法,在全鞍钢被大力推广。一位曾在炼钢厂干了20多年的老段长说,邢贵彬的工作法真管用,一些不合理的操作规程沿用多年,大伙用新理念一分析就改了,束缚解除了,生产顺畅多了。邢贵彬因此被誉为“管理行家”。

邢贵彬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他所在的作业区负责50多种耐火材料的验收使用工作,他本人负责签证的耐火材料有30余种,涉及70多个厂家。在这样的岗位工作,诱惑实在太多。邢贵彬不仅自己一尘不染,还与作业区班子成员约法三章:接触供货厂家注意分寸、注意形象;八小时以外不与供货厂家单独接触;逢年过节不接受购物券、纪念品等。这些规定,确保了原料质量,为企业避免了巨大经济损失。邢贵彬担任作业区负责人以来,在人员调动、奖金分配、管理考核等重要问题上,从未违反过原则,始终做到送礼不要、请吃不到,为全体管理人员树立了榜样。

邢贵彬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道德模范标兵等荣誉称号。

422何健忠

 

何健忠,男,50岁,中共党员,江苏省泰州市泰兴邮政局江平路支局长。1997年,组织上安排何健忠到业务

量最低、收入少、没人看好的江平路邮政支局担任支局长。何健忠上任不到3个月,跑遍了全市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当年支局的邮政储蓄余额就从300万元猛增至1000多万元。他的那辆二手摩托车,3年多时间跑了20多万公里。他的“6838”寻呼机成了“邮政110”。10多年来,他坚持每天早上7时前到班,晚上8时后下班,一天和100多个客户通电话,走访客户近百公里,上门服务爬几十层楼……凭着“真心、真情、真诚”的服务理念,何健忠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所在支局业务收入也增长了20多倍,各项业绩连续12年蝉联全市第一,2008年邮储余额达1.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他提出的以“三性”(刚性、柔性、人性)管理、“四零”(零投诉、零距离、零延时、零缺陷)服务和“六式”(呼叫式、情感式、推荐式、捕捉式、延伸式、互动式)营销为主要内容的邮政文明优质服务模式,被省邮政局命名为“何健忠管理(营销)工作法”在全省推广,并被表彰为“江苏省十大服务品牌”,在全国邮政系统推广。

“只要您呼‘6838’,剩下的事由我来办。”近年寻呼机淡出市场,何健忠与联通公司协商,继续开通“6838”。如今,所有人只要呼叫“6838”,他都有求必应:帮交电话费、灌煤气、修电灯、送临产孕妇、调解邻里纠纷。上门办业务,看到下水道堵塞,也会不声不响卷起裤管进行疏通。帮亲人在外的老人办丧事,为孤寡老人跑腿送终更是家常便饭。十多年来,何健忠仅殡仪馆就跑了300多趟。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并不富裕的何健忠成为全市第一个为灾区捐款的人,4次共捐款6000多元,并两次到医院献血。地震后一个月内,每天从支局发出的救灾物资达3吨,何健忠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打包、装运。

何健忠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423佘兴宇

佘兴宇,男,48岁,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公安处党委副书记、处长。

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佘兴宇27年如一日战斗在维护稳定、反对分裂、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第一线,亲手侦办刑事案件1000余起,其中重、特大案件40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从警以来,佘兴宇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处处模范带头,不管工作岗位怎么变动,职位如何升迁,都长年累月战斗在基层,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由于长年劳累和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胃病、痛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但由于工作脱不开身,他多次放弃了到内地治疗的机会,经常忍受着病痛折磨坚持工作,被同志们称为“拼命三郎”。

面对各类重特大案件,佘兴宇靠前指挥,冷静应对,敢于与犯罪分子作坚决斗争。2007年2月26日,江达县波罗乡昂曲河电站项目部发生一起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佘兴宇奉命担任专案组组长。他带领专案组深入到案发地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走访和排查工作,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谜团,最后案件成功告破,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冲锋枪和手枪各1支、子弹数十发,追回部分被抢现金,消除了当地的一大社会治安隐患。2008年,贡觉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3・23”爆炸案,佘兴宇再次担任专案组组长。在他的带领下,专案组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走访和大量的排查工作,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成功破获此案。正是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亲力亲为的顽强作风,在佘兴宇的带领下,2005年以来昌都公安处共侦破各类命案近150起,抓获命案犯罪嫌疑人180多人,取得了破案率较高的好成绩,为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佘兴宇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2次,3次荣获西藏自治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破案标兵、破案能手,打黑除恶标兵,多次被评为昌都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2007年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8年荣获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命案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分管的公安处刑警支队被公安部授予人民满意刑警队称号,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424余瑞青

 

余瑞青,女,47岁,中共党员,安徽省蚌埠市长途汽车中心站“瑞青服务班”班长。

作为一名普通的车站检票员,她把“让旅客放心满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30年如一日,用微笑面对广大旅客,认真服务履行职责,在道路客运服务工作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她用“空间有限,服务无限”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和真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打造出一个优秀服务品牌――蚌埠长途汽车站“瑞青服务班”。

余瑞青先后从事过随车售票员、站务员、检票员,从售票窗口到服务总台,她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凭着一股钻研的精神,对服务工作不断总结、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创造了“三听、四动、五心、六勤、七看”的瑞青工作法:即听口音、听询问、听对话;主动导购导乘、主动为旅客排忧解难、主动解答旅客询问、主动扶老携幼;对待旅客诚心、解答旅客问题耐心、帮助旅客热心、照顾旅客细心、接受旅客意见虚心;眼勤、嘴勤、耳勤、手勤、腿勤、脑勤;看年龄体质、看衣着打扮、看举止行为、看面部表情、看同行旅客、看携带物品、看需求意向。通过这些途径,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她的这一工作法,在全省道路客运服务行业被推广使用。

一次值班,余瑞青在候车大厅发现一旅客突然瘫倒在地。她一边报告站领导,一边同车站民警查看旅客身上携带的药品和病历,从中查出旅客姓名,知道其为外地人,患有精神分裂症。余瑞青当即与120联系,把旅客送往医院救治。余瑞青不仅垫付了入院费用,还一直守护在病房,悉心照料为其喂水喂药、端屎倒尿。一直到第二天旅客的家人赶到,她才离去。

站里考虑到余瑞青身体不好,且单位离家较远,将她的工作时间调到每天上午7时至下午l时,而余瑞青每天总是在早晨5时之前就到岗,下午3时以后才下班,遇上运输高峰,通宵达旦地忙碌更是常有的事情。

2006年,余瑞青荣获安徽省文明职工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25吴仁宝

吴仁宝,男,81岁,中共党员,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

吴仁宝是中国当代农民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50多年来,吴仁宝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带领华西村干部群众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中国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

吴仁宝始终把“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是我最大幸福”作为自己的宗旨和目标,几十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休息日,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他在任何时候都坚持“三正”(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三能”(能上能下,能下能上;能官能民,能民能官;能进能出,能出能进)、“三不倒”(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真正做到了“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他始终以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来严格要求自己和党员干部。“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来组织上和集体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超过1.3亿元,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给了集体。

他始终把“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作为人生理想和追求,苦心经营数

十年,缔造了“天下第一村”的奇迹。在他的带领下,当年有名的贫困村已成为中国新农村幸福生活的样板:华西村大部分人家都住进了别墅,户户都拥有至少1辆小轿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35平方公里、3.5万人的大华西实现了共同富裕。

他提出了“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新思路,两年多来全国各地有5万多名农村基层干部来到华西进行互学交流。

吴仁宝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曾被作为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大典型集中宣传。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426张丽丽

张丽丽,女,44岁,中共党员,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986年,张丽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天津港。23年来,她刻苦钻研,主持过多项重点攻关课题,完成10多篇有价值的论文,为港口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参与并主持的重点工程项目200余项,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一大批国家及市重点建设工程的优质高效竣工,都凝结着她的智慧和汗水。

在中国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中,作为总指挥的张丽丽,面对时间紧迫、工程浩大、技术难度高的现实,以超常规的理念和行动,兢兢业业、科学组织,带领广大建设者艰苦奋战,仅用20个月就完成原计划3年完成的首期4平方公里封关工程,创造了我国港口建设的奇迹。

东疆港区建设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最初来到这里,张丽丽经常得趟着泥水走到工地,饮用水要从10公里以外调运。夏天,岛上有时温度高达40摄氏度,风力超过9级;冬天,经常是七八级大风,羽绒服、棉大衣一吹就透。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张丽丽带领她的团队和上万建设者不分八小时内外,没有节假日,日夜奋战在工地。她天天工作到后半夜,家里的事顾不上,儿子高考她没时间照顾,双方老人她没时间看望,就连春节都是在工地上过的。她的坚忍不拔、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召和带动着整个建设团队勇往直前。

保税港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庞杂,涉及部门、单位近百家,近万人同时在4平方公里的地域作业,需要科学管理,科学施工。她探索科学建港规律,采取“矩阵式”管理方法,编排“网络计划”,使工作计划精确到小时,占满空间,用好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实现工程项项优质,从未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并使19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东疆工程中得到应用,其中2项工艺获国家专利,1项获天津市建设工程“海河杯”奖。2007年12月,东疆保税港区通过了国务院联合验收小组验收。

张丽丽先后获得天津市十大女杰、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道德模范、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427张秀昊

张秀昊,男,37岁,侗族,中共党员,贵州省天柱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干警。

1998年12月19日,为保护群众和战友的安全,时任天柱县公安局凤城刑侦中队队长的张秀昊在拆除犯罪嫌疑人精心设置的炸弹时被炸成重伤。巨烈的爆炸,造成张秀昊终身残废。他的左手被炸断,右手也仅存三根手指,两只眼球被摘除,经鉴定为一级伤残。

面对巨大的人生变数,张秀昊选择了坚强。时年26岁的他用保尔精神来激

励自己。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习全新的生活方式,续写多姿多彩的生命乐章。张秀昊从小爱看文学书籍,有较好的文学功底。受伤致残后,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电脑打字,并创作了近十万字的散文和诗歌。《珍惜生命》、《享受孤独》、《电脑引领我走出生命的冬天》等10余篇散文在《人民公安报》、《盲人月刊》等媒体上发表。他欣然受邀为“盲人互联语音聊天室”义务工作,坚持每周四晚上为盲人听众讲解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在休养期间,他艰苦练习语音辅助打字方法,用残缺的手指熟练掌握了电脑操作。然而,张秀昊并没有满足。他两次向天柱县公安局党委提出申请,希望到单位从事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考虑到张秀昊的身体状况和网络办公系统建设的进度,单位没有批准他的请求。后来,当他得知县公安局实现联网办公的情况,他又一次萌生了重返岗位的念头。于是他写了一份长达1300余字的申请书,郑重地递交到县公安局党委,要求重返岗位工作。局党委经过认真研究,报请黔东南州局党委同意后,批准了他的请求。

2007年10月13日,在妻子的搀扶下,穿着一身新警服的张秀昊来到了县公安局“110”接警室,开始了新的工作。身残志坚的他以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接警工作中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铲除邪恶、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上岗以来,他风雨无阻,从不迟到早退。一年多来,张秀昊共处理警务400余人次,通过他发出出警指令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达到80余人,破获刑事案件6起,查处治安案件40余起。

张秀昊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光荣称号,入选改革开放30年公安星光人物,当选全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428张海发

张海发,男,36岁,中共党员,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科长。

张海发在大亚湾中心长期从事海水鱼类繁殖生理、生态研究。他热爱海洋、热爱水产,十年如一日,立足海洋水产科研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特别是在查出患有鼻咽癌后,他仍然矢志不移,以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巨大热情投入到自己心爱的海洋水产科研事业中,凭着对水产科研的一腔青春热血和超人意志,坚持边干边学,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科研工作任务,还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取得水产养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

张海发作为一名年轻的水产科研人员,笃学励志,至今已主持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1项,主持国家海洋“863”项目及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及省科技兴海重大项目7项,参与省部级横向合作研究项目10多项。他的丰硕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

近年来由张海发主持研发的海水鱼类种苗繁育技术和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突破了近二十种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石斑鱼工厂化健康养殖实现了稳产、高产、产品无公害的目标。这些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尤为可贵的是,张海发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表现出坚强不息、爱岗敬业、乐观向上,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仍坚持海洋水产科研事业。面对我国水产养殖环境恶化及种质退化严重等问题,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与同事们一道制定了艰巨的工作目标:用3至5年的时间,研发出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工厂化健康养殖模式;再用15至20年的时间,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并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多倍体石斑鱼良种。

张海发获得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优秀党员、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岗位排头兵、省直机关岗位排头兵、广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省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29李冠兴

李冠兴,男,69岁,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包头市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名誉总经理。李冠兴主要从事核燃料与工艺技术、粉末冶金、金属材料、高级陶瓷与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在我国金属型核燃料元件、研究堆核燃料元件、靶件和贫铀材料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冠兴出色完成了很多生产攻关任务。无论是查资料、定方案,还是整治设备、选材料等等,他都亲自动手。1976年,他接手一个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李冠兴根据工作经验,建立了一套新的理论,用推理的方法正确解释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老大难”问题。1990年,李冠兴担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原二W二厂)总工程师。当时工厂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军品生产线被停,主要产品没有了。李冠兴四处奔走,筹建了核工业唯一建在工厂里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了研发基地,争取到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了一支科研团队。从1990年到2000年,在担任公司总工程师的10年间,李冠兴带领团队,在元件研究和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出色成绩。

2001年,李冠兴被任命为二W二厂厂长。他领导组织建成了我国第一条重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拿出了我国第一组合格的重水堆核电燃料组件,为秦山三期核电燃料元件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管理工作中他推行两个“坚持”:坚持高标准,向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看齐;坚持实事求是,决不允许弄虚作假。他身体力行,积极倡导和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平台,造就了一大批英才,带领他们一起创造了公司的辉煌。

40多年来,李冠兴多次谢绝大城市、大企业和国外的高薪聘请,在相对艰苦的内蒙古地区,脚踏实地、勤奋耕耘。他主持了国际上最先进元件的研制工作,成功研制了一批新型的组件、复合材料、材料合金及其生产定型,开拓了一些核心材料研究的新领域。

李冠兴先后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有几十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成果奖。

430李朗红

李朗红,男,1951年5月生,2009年2月去世,中共党员,生前系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朗红1951年5月出生于重庆。上世纪70年代在内蒙古包头二电厂参加工作,从此与电力行业结下不解之缘。2003年1月,为了开拓大唐集团在福建的电源建设和核电事业,他深入闽东大地,凭着一张地图、一个水壶、一只望远镜,开始了火电、核电的前期调研工作。整整两年时间,他带领筹备处全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每天早7时至晚11时不间断地工作。当年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工程师回忆说:“他始终处在工作状态中,似乎一生都在奔跑着。”如今,经过他艰苦努力争取建设的宁德火电厂、漳州风电场已全部投产,为严重缺电的福建省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力。

2008年2月,福建宁德核电站开工建设了。这个项目的开工,蕴含了太多的“纪录”:它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历史上核电“零”的突破;它圆了福建省20多年来的核电梦;它从前期工作到正式开工建设,仅用了4年的时间,创造了全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周期最短的纪录。当地政府领导评价说:“宁德核电项目建设,李朗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没有他,很可能就不会有这个项目,更不可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2004年初,宁德核电项目启动前期工作,作为大唐国际的第一个核电项目,

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时年已经53岁的李朗红总是这样说,“没有也好,我们自己闯,我们就做福建核电的铺路石、尖刀兵!”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李朗红他们硬是用两年的时间做了别人20年没有做成的事。

李朗红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他常说,我们建设一个项目,就要拉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在宁德发电公司前期工程建设中,李朗红看到龙珠村群众饮水困难,就积极筹资15万元帮助村里解决了饮水问题。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要和同事到龙珠村慰问贫困学生,这种义举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了宁德发电公司的一个优良传统。

李朗红20多年前曾患直肠癌。为了电力项目的顺利投产,他不顾身患重症,每天超负荷工作,2008年体检查出再次患了癌症,2009年2月与世长辞。

李朗红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