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播民族文化的优良载体

2009-06-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上海京昆艺术中心总裁 上海京剧院院长 孙重亮 我有话说

“百场京昆公益演出”是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基础上设立的。

2007年,韩正市长先后两次到上海京剧院调研考察,提出不要让学校出钱,由政府来买单,每年一百场。后来百场扩大到了不仅是学校,还有社区,一年100场进学校,30场进社区。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怀下,2008年4月,“百场京昆公益演出”正式启动。“百场

京昆公益演出”是挂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旗帜下,按照那个模式进行操作。但政府支持的力度更大。

如今一年过去了,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总共进行公益演出135场。其中上海京剧院演了92场,昆剧团演了43场,覆盖了20余所高校,60余所中小学,观摩人次八万余人。今天的京昆演出黑头发观众已经超过白头发。演昆曲《长生殿》的时候做过一个统计,平均每场观众19岁到35岁的青年观众占到66.7%,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面向学校师生的演出总共111场,面向大学的44场,面向中小学的67场,大学占了33%,中小学占了49%,社区占了18%。

我们的演出剧目和演出形式非常丰富,《曹操与杨修》、《廉吏于成龙》、《成败萧何》、《班昭》等新编历史剧占了14%。《白蛇传》、《牡丹亭》等优秀的传统剧目占了41%。“解读式”的普及演出特别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占了45%。现在我们“解读式演出”又扩大了,像《成败萧何》这样的大戏请了上海大学教授来讲解,一边解读,演员一边上来演出,加上电视投影,形式比较活跃。我们一些经典的剧目,像《锁麟囊》、《白蛇传》以国粹的魅力熏陶着学生。《王子复仇记》、《圣母院》一些外国改编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一些新编历史剧特别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尚长荣、蔡正仁、陈少云等一批老艺术家和张军、傅希如等一些年轻艺术家也有了一些粉丝,更多演员积累了舞台经验,得到了锻炼,交流中间也从学生中汲取了营养。有的学生参加了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有的学生说“弘扬京蕴,吾辈有责,传承千年”。

通过百场京昆公益演出以后,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场京昆公益演出项目”大大拓宽了公益演出的范围,提升了演出的内涵,为更多优质的演出进校园提供了保障。二、使师生获得了更多欣赏名家、名剧、名团的演出机会,为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优良的载体。三、广大学生是最终受益者,这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四、使学生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崇敬心,对优良传统的敬重之情。五、通过艺术启蒙的方式,构建当代学生,包括社区市民的健康人格,有助于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的培育。六、使院团获得了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增强了一些青年演员的文化自信心,因为在学校演出反响很强烈,尤其是新创剧目。七、有助于国粹艺术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市场定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