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伊朗大选背后

2009-06-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我有话说

连日来的伊朗总统大选风波引起国际社会瞩目。此次大选采用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选举手段,比如说电视辩论,比如说总统候选人的妻子亮相,以及选举前还允许各个候选人举行群众集会等。然而,就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总统选举引发了伊朗最近30年来最大的政治风波。

大选结果引发街头暴力

6月13日下午,伊朗内政部长马赫苏利公布大选最终统计结果,现任总统内贾德以62.63%的得票率实现连任。前总理、号称“改革派”首领的候选人穆萨维得票率刚刚超过30%。随后德黑兰立即成了当选总统内贾德和穆萨维支持者之间街头“巷战”的主战场,警察也随之“参战”,有17人在冲突中丧生。

其实问题出在12日投票当天。有报道称反对派指派的观察员被禁止进入一些投票站,德黑兰市选民称选举截止时间以前无法打开穆萨维的网站,也无法发送支持短信,而伊朗内政部在选举结束后一个小时后就宣布了初步统计结果,而按照以往惯例,选举结果应在三天以后宣布。这些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猜测和质疑,也是引发街头暴力的动因。根据伊朗政府统计,内贾德在大不里士(伊朗西北部城市)轻易获胜。许多人对此感到非常震惊,因为这里是穆萨维的老家。这些因素是伊朗街头暴力的导火索。

此后,德黑兰及其他省市的街头出现了对立的两大力量:一股力量是庆祝胜利的,一些支持内贾德总统的群众集会规模超过了30万人;一股力量是抗议的,来自穆萨维阵营,双方的火药味不断浓厚,最终按捺不住情绪,冲突起来。这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冲突行动。拿着警棍盾牌的警察、骑警纷纷出动。此后,伊朗首都德黑兰市没有一天消停过,6月20日,中心防暴警察与示威者的冲突持续了一整天,上千名警察封锁了接近德黑兰大学的革命广场,防暴警察使用催泪气体、高压水枪和警棍驱散示威人群并逮捕了475名示威者。反对派总统候选人穆萨维当天对支持者演讲,他促请伊朗人假若他被逮捕时举行全国罢工。穆萨维在德黑兰西南部发表演讲说,他已为殉难做好准备,誓言继续走他的道路。他当日致信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宪监会),再次要求取消总统选举结果。穆萨维在信中说,充满智慧和激情的伊朗民族不会相信存在违规和不公正现象的选举,他本人将继续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揭露本次选举的真相。而此前一天,穆萨维也曾发表讲话,要求其支持者停止一切反对大选结果的抗议示威活动。看来穆萨维的政治动向是随着其支持者抗议潮流的跌宕起伏而不断调整。

谁是谁非

本届总统大选,伊朗选民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投票率高达85%。四名总统候选人中,内贾德和穆萨维的表现吸引了伊朗多数民众的眼球,伊朗选民对内贾德过去4年功过是非分歧较大。内贾德对穷人发放补助、寻求社会公正等政策确实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拥护,但伊朗中产阶级上层、文化背景较高的城市居民对他并不满意。实际上伊朗大选是两个阶层的斗争,内贾德是中低阶层和信奉传统价值者代表,穆萨维是名门望族和富裕阶层的代表。

面对33.75%的败果,穆萨维和其他几位候选人相当不甘心。因为在选举中确实出现了部分城市选票不够、投票期间手机遭屏蔽等人为影响投票结果的事件,穆萨维还称“有证据显示伊斯兰武装力量民兵武装和革命卫队的官员在干涉大选”。而伊朗革命卫队已用很严厉的口气提出要防止所谓“天鹅绒革命”、“颜色革命”的出现。革命卫队的这个看法是有根据的。从CNN到BBC,从《纽约时报》到西方网络新闻,几乎是众口一词赞同穆萨维所说的内贾德不可能有超过62%的选票,但依据的都是想当然,并无确切证据。而西方媒体实际上并不了解伊朗,也大大低估了内贾德的吸票能力。

最高领袖的作用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9日在德黑兰大学举行的星期五礼拜集会上发表讲话,呼吁伊朗人民应保持团结,停止抗议活动,通过合法渠道来解决因总统选举引发的分歧和矛盾。他说,街头示威不是正确的方式,这样做不会迫使政府接受那些落败候选人的非法要求,否则,就会造成一种错误印象,即可以把街头抗议当作施压工具,那将是一种独裁统治的开始。他警告说,如果发生任何流血、暴力和骚乱,抗议活动领导人应直接对此负责。哈梅内伊在讲话中否认这次选举存在任何舞弊的可能,强调内贾德赢得连任的官方统计结果无可置疑,称赞这次总统选举是一次“确定无疑的胜利”,向全世界展示伊朗式的民主。他说,如果伊朗人民没有感到自由,这次选举投票时他们就不会走向投票站,就不会有如此高的投票率。哈梅内伊在讲话中还明确表达了对内贾德的支持。他说,自己在内政外交上的观点与内贾德更为接近。哈梅内伊还指责英国和“伊朗的外部敌人”试图煽动骚乱,但伊朗不会像那些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那样发生改变国家的“第二次革命”。

伊朗是世界上唯一实行神权政体的国家,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就由教士和经过选举产生的议会和总统共同组成。民选产生的政治系统,最终仍要受宗教系统的制约和操控,最高精神领袖就是由伊朗专家会议(选举伊朗领袖的最高权力机构)推选出来的,民选总统是二把手。哈梅内伊实际上是伊朗现有体制内部派别的协调者而非独裁者,也可以说是伊斯兰共和体制的稳定者,只有在特别的情况下就重大事件发布命令。哈梅内伊在讲话中公开支持内贾德,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反内贾德者的批评和警告。

再看今年的选举。哈梅内伊曾在5月中下旬的讲话中表示:“选民在投票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把票投给倾向西方、损害国家尊严的人,如果那样,伊朗将面临灾难。”“你们(选民)应该支持接近民众、生活简朴、远离腐败、反对官僚主义并得到人民信任的总统候选人。我认为这非常重要。”哈梅内伊实际上是在为此次大选定格。

在得到哈梅内伊对大选结果的支持后,内贾德似乎显得对未来的局势更加胸有成竹,16日上午,他仍然以当选总统的身份出现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以观察员国领导人身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第九次峰会。6月21日,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内贾德对哈梅内伊的讲话表示感谢。他说:“我对伊斯兰革命领导人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周五发表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祷告由衷表示感谢。”他说,哈梅内伊的讲话再次举起了伊朗国家光荣旗帜。

对于大选后的政治风波,哈梅内伊下令宪监会进行调查,但这实际上是缓解分歧、缓和矛盾的策略。由于内贾德与穆萨维之间存在着1100万张选票的差距,预计很难改变选举的结果,而只能象征性地作部分调整,虽然哈梅内伊承诺将调查结果推迟公布,但只是为了缓和紧张气氛,降低政治温度,不是为了改变选举结果。宪法监督委员会的根本使命是维护伊斯兰体制。如果颠覆了这次大选,伊朗伊斯兰体制就会出现一场危机,这是伊朗的伊斯兰统治阶层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美国的无奈和尴尬

奥巴马在伊朗选举前对伊朗总统大选是寄予很大希望的,我们从他的言谈中就可以看出来: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时,他曾说,“我们等等看,等到6月底看德黑兰会出现什么变化”,其实他期望的心理是溢于言表的。现在出现这种结果,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美国副总统拜登虽然表示对大选结果“确存怀疑”,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也“对伊朗人民充满着希望”,但美国仍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同伊朗政府的关系发展。

随后奥巴马20日再度发表声明,呼吁伊朗政府尊重民众集会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停止对参加抗议活动的民众采取强硬措施。奥巴马在声明中说,美国呼吁伊朗政府停止针对其人民的“一切暴力的和非正义的行为”,认为集会与言论自由权利必须受到尊重。他说,如果伊朗政府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就必须尊重人民的尊严并通过协调而非高压手段来治理国家。尽管如此,奥巴马仍然回避发表美国在伊朗未来的政治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的言论,也避免点名提及内贾德总统和反对派领袖穆萨维。而奥巴马的立场也在美国政坛高层引发了争论,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拉哈姆21日对奥巴马提出了批评,他说,“美国总统应当领导自由世界,而不是追随它”。共和党普遍认为奥巴马“太软了,”因为奥巴马还曾对巴基斯坦《黎明报》说,他没有办法了解“伊朗此次大选是否公平,但任何情况下,都应进行和平抗议。”而民主党参众两院议员认为,美国官方对大选结果不予置评,这是明智的做法,如果美国公开支持穆萨维派、指责舞弊等,毫无疑问会帮倒忙。一些专家认为,奥巴马的表态说明美国支持伊朗民众的和平抗议,但不鼓励暴力,美国反对伊朗大选中的舞弊,但态度并不强硬,因为美国同时也不希望伊朗的政治动

乱,更不希望美国总统对伊朗问题的任何过度评论引发在那里新的反美浪潮,谨慎表态是最安全和保险的。因此,美国总统的对伊朗大选结果的立场比起法国总统萨科奇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要温和得多,从奥巴马内心看,无论是内贾德还是穆萨维,两者之间对美国立场的区别都不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巴马总统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3日,奥巴马在白宫新闻发布厅举行其上任以来第四次记者会。他一方面说,“美国尊重伊朗主权,没有干涉伊朗事务”,但他同时对伊朗政府近日对待抗议示威者的方式表示“震惊和愤怒”,对“不公正”的行为给予谴责。同时奥巴马还说,那些指责美国鼓动伊朗暴动的说法显然是虚假和荒谬的。但奥巴马仍然没有把路封死,他表示,美国为伊朗重回国际社会提供了机会,但“这要取决于伊朗如何作出选择,我们仍希望他们选择和平的途径。美国将根据伊朗形势发展决定未来的政策。”由于伊朗把此次街头示威的幕后策划者直接指向英国,22日以“从事与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为由,宣布驱逐两名英国外交官。英国首相布朗23日下午在议会宣布,英国政府决定驱逐两名伊朗驻英国外交官,作为对伊朗决定驱逐两名英国驻伊朗外交人员的报复。而英伊关系紧张又为英国继续成为有关伊朗核问题六加一会谈重要参与方的地位带来了变数。

事实上,凡是在伊朗国内预测大选、看大选的,都认为是内贾德当选;凡是在伊朗外边、西方的媒体,会倾向于穆萨维当选。从镜头上看到了德黑兰年轻人参与的热情,就认为伊朗出现了新的形势,就觉得好像伊朗要改革了。实际上,所谓伊朗的“改革派”与“保守派”都不会脱离伊斯兰体制。西方的一些媒体把伊朗大选的候选人分成对立的“改革派”和“保守派”,而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穆萨维在1980-1989年担任总理的时候,那时伊朗对美政策最强硬。

正在进行选民登记的伊朗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