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六百年经典再现新魅力

2009-07-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姚佳 我有话说

“不做传统的败家子,也不做传统的守财奴,我们要创造新的传统。”这是江苏省昆剧院的宣言。

《1699・桃花扇》、《浮生六梦》、《临川四梦汤显祖》……随着越来越多新作的推出,江苏省昆剧院在传承和推广昆曲上越走越好。昆剧,200年成形,200年辉煌,200年衰颓。如今经过一番改革,600年经典再现。

“断奶”之痛

2004年8月的一天上午。“要事转企了!”像是一个晴天霹雳在江苏省昆剧院炸开了锅――这个节骨眼上把昆曲推入市场,无疑是给昆曲下了“死缓”判决――昆曲还没断向政府“等靠要”的奶,这是走死路呀!

在昆剧院的职工看来,昆曲之所以能顽强地生存,一直是因为国家的扶持和保护:2001年昆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4年保护昆曲在全国政协大会中提上了议案,特别是江苏省昆剧院全额事业单位性质的确立和公费医疗证的补发后,该院全体员工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可转为企业之后,本来市场就在萎缩的昆剧院的生存面临新的威胁。

改革是死路还是生机?昆剧院人的心悬了起来!抱着“集团成立后一定会对江苏省昆剧院造成很大的伤害和损失”的想法,对昆剧市场没有信心的昆剧院员工踏上了请愿之路。因为对江苏省昆剧院未来发展的担忧,“梅花奖”得主、该院演员石小梅也与上访的昆剧院职工一起与有关单位就改革磋商。

然而,文化体制改革已成定局。2005年1月,江苏省昆剧院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事业转为企业的昆剧院。“大家不想改革,是因为事业单位让人没有后顾之忧。但是不改革,昆剧就要有后顾之忧!不改制,昆曲传一代少一代,再这么下去,迟早要把遗产也传没了。我们现在说改革,就是打破原来没有后顾之忧、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的体制,以观众、市场为准,老考虑退休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就要有后顾之忧。”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说,“只有改革,昆剧院才能复活,昆曲才能传承下去。”

改革必胜

议论纷纷中,改革拉开了帷幕。

昆曲革新,政府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加大了扶持力度,改进了扶持方式。2005年,江苏省专门出台了《江苏省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工程方案》,明确了保护和振兴昆曲的六件实事:推出100出昆曲上演剧目,挖掘10出濒临流失的传统剧目,拍摄10位昆曲艺术家名剧名段音像片,组织50场昆曲演出进校园,举办昆曲艺术传习、普及班,拓展昆曲演出点。为鼓励昆曲多演出,政府投入变全额事业拨款为替剧目、演出场次买单。为了排《桃花扇》,江苏省委宣传部预支了250万元给剧团,并承诺《桃花扇》只要演满200场,250万元就作为政府补贴不用还款。

政府的扶持让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昆剧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改革并不是要放弃昆剧,而是要带着昆剧向前走。改革最难也最关键的就在于转变观念,从改革中看到希望的昆剧人甩掉了思想包袱:改革大有可为,索性大干一场。

坚定了改革必胜的信念,改革的节点很快到来。2006年3月17日,《1699・桃花扇》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演员谢幕赢得长达12分钟的掌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连声说:“这就是精品!这就是精品!”一改往常大戏“因节而生、为奖而忙”的思路,江苏省昆剧院将其作为一个市场行为来做:《1699・桃花扇》在2006年全年推出了8个版本,青春版、豪华版、传承版……并与最著名的10大国际级艺术节签署了演出合同,成功完成了国际市场商业运作,目前票房收入达到720余万元。奥运会期间,该剧第七次进京,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上演3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昆曲走市场,多演出,进校园,改革激活了文艺生产力,六百年的老戏种焕发出迷人魅力。2008年,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出场次达528场,而改革之前,一年才演出五六十场。滚动般的演出使该剧院创收呈几何级数递增,2008年江苏昆剧院实现经营收入243.9万元。目前该剧院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一级演员已近10万元。“原来不想改革怕的就是断奶,现在发现改革后一样没有后顾之忧,机会变多了,发展空间更大了。”昆剧院一位职工告诉记者。

活了市场火了文化

戏剧创新,戏剧上“市”,戏剧出国,强强联合……通过改革,江苏省昆剧院走出了困境。改革五年来,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一个昆曲市场火了昆曲文化,江苏省昆剧院的改革之路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艺术只有面向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以前是一个剧团一个舞台,现在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一个舞台,艺术家被市场被观众需要真是最幸福的事。”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告诉记者,该院通过国家一级演员和青年尖子演员的专场演出、小兰花评比展演、周末专场等多种方式,不遗余力地继承昆曲折子戏遗产。从2007年到2008年,江苏省昆剧院和“盛世宝玉”公司联手举办的“全球公益演出”共演出了358场,挖掘整理出传统以及失传的折子戏200多出,全年上座率高达95%以上。在演出过程中,昆曲表演家欣喜地看到:来看昆曲的年轻人多了,外国人多了。

不做传统的败家子,不做传统的守财奴,要创造自己的传统。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不久,江苏省昆剧院即推出了以大地震为题材的新概念昆剧《1428》,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全国上下抗震救灾的热潮中,该院还创排了实景版《牡丹亭》进行义演,现场募捐款额达148万元。此外,江苏省昆剧院还变被动为主动,变获奖为市场,变作品为产品,积极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开创了艺术生产机制和多元化经营体制创新模式。

戏曲是历史的积淀,全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早已杳如黄鹤,唯有昆剧尚存。昆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累积。重塑这种氛围、这种情感,将戏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江苏省昆剧院正在做的。“我们不能只是昆剧仓库的管理员,而是通过市场动力传承昆曲文化,通过创新向世界传播昆曲艺术。”柯军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