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与艺术精品相匹配的观众

2009-07-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瞿孝军 我有话说

贾樟柯是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重要代表,他导演的《小武》《站台》等以其深刻的人文意蕴和独特的电影语言,奠定了他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三峡好人》延续了他的电影的一贯风格,赢得世界电影同行的充分肯定,获得了2007年度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影片当年在法国上映,位列法国票房排行第九。其观影人数

超过了当年的香港热门影片《无间道》,与周星驰的《功夫》相差无几。然而影片在国内观众人数与国外形成巨大反差,而且这种反差还在延续:看一看贾樟柯新片《二十四城记》与《画皮》《非诚勿扰》等影片上映一冷一热的情况就可见一斑。

有些影片不少观众对其多有诟病,但不好的口碑丝毫阻挡不了人们不断迈进影院的步伐。只是当娱乐至上的观念充满观影人头脑的时候,像《三峡好人》这种有思想内涵有艺术品位而娱乐性不足的影片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读书的情况也是如此,作家王蒙谈到读书的话题时指出:“希望大家更专心、更沉下心来读纸质的书,读一点你读起来稍微有点困难的书,这样,你从读书中确实能学到新的东西。”然而,现实是多数人只捡热闹书、畅销书读,稍有点内涵和难度的书,便不肯读不愿读。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什么同样的影片,而且大多是有思想内涵、有艺术品位的好影片,在国内与国外上映却是迥然不同的景况呢?我想,这恐怕要从我们国民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方面找原因。客观地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只是体现在物质文明的层面,也体现在精神文明的层面,特别是体现在人的文化素质方面。而且相对缩小物质方面的差距来说,缩小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差距的任务要艰巨得多。

记得看过一篇题目叫《大卫综合征》的文章,文章认为,判断一个国家文化的标准应该是,它不仅要拥有为数众多的世界级艺术精品,而且还应拥有为数众多的与之相匹配的观众。我国目前正缺乏这样的观众,因此,应该加紧培养。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个体来说,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欣赏口味,素养的优劣决定欣赏品位的高低。人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不会自然生成,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真正高度重视,利用各种各样的载体,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从小培养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我们呼唤艺术精品,但是更艰巨的任务是培养懂得艺术精品的观众和读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