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辽宁“赶海”把住绿色开关,摒弃码头意识

2009-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勇 我有话说

7月1日,对于辽宁人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实施了3年多的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一步跨入国家战略,从此跃上国家级平台,开始与世界对话。

然而,披上国家队战袍,辽宁人更清醒地意识到,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从此,沿海开发必然要面临着环保、土地、能源、产业政策等一系列高门槛。

辽宁省委常

委会明确指出:要紧密结合辽宁实际,着力优化沿海经济空间布局,坚持在高起点上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在高水平上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在高层次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高标准上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

辽宁,把自己牢牢地固定在科学发展的战车上。

面朝大海天辽地宁

辽宁依海。然而,很长一段时期内,拥有2920公里海岸线的辽宁,却身在海边不见海,过分倚重腹地发展经济,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眼见着北部湾、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天津滨海新区风生水起,毗邻黄海、渤海的辽宁沿海地区却显得冷清落寂。

辽宁振兴必须抓住双重机遇――国家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和扩大沿海对外开放的机遇。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是抓住这两个机遇的突破口。200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推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从此,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在占全省面积38%的辽宁沿海地区大片废弃盐田荒滩上,到处是沸腾的场面,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大道横空出世。新加坡万邦集团、韩国STX集团、台湾富士康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一大批资本巨鳄云集,一大批重量级项目落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辽宁沿海经济带签约项目累计达到779个,投资总额4449亿元,其中开工运营项目累计达到578个,投资总额达1779亿元。正是沿海经济带的悄然兴盛,确保了辽宁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逆势飘红。

2008年,辽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首次跻身全国三甲,东北三省GDP增速全面领先全国、广东及长三角。今年第一季度,辽宁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半年之后又成功实现“双过半”。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认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优势,让东三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资本的洼地。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充分释放东北产业基础雄厚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的潜在优势,增强对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吸引力。

把住绿色开关打造黄金海岸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内,有28处生态功能区,13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何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同步,成为摆在辽宁决策者面前一道绕不过去的命题。

“实际上这次升格也是一把‘双刃剑’。最直接的就是在绿色指标上,比如环保门槛会提高到国家级,这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有时会‘吃不消’,地方辛辛苦苦招商来的企业,如果其环保指标低于国家级门槛,那么对不起,它很可能要被‘清场’。”中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沿海经济带开发伊始,辽宁省委、省政府就明确提出,要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开发示范区。7月2日,省委常委会又提出“紧密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着力优化空间布局。”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彭晓烈说,专家在参与编制沿海经济带城镇规划中,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突出强调了对水体、绿地、基础设施、历史文物的保护。

大连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环保测评;盘锦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对污染大户坚决说“不”;长兴岛斥资3.24亿元开展植树造林,“留下青山一片,带动绿色一面”;在锦州笔架山海滨浴场,频繁出现的斑海豹的身影,告诉人们它们的家园得到了很好的呵护。

为了节约使用每一寸土地,释放每寸土地的潜能,营口市规定:除了高科技产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允许进入,还要求项目的投资强度每1万平方米不能低于2500万元;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从今年开始,不允许再建所谓的“花园式”企业。“以往一些地区在制定综合性规划时,更偏重经济规划,社会事业规划相对弱一些,但是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中,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同等重要。”辽宁省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表明国家对于科学发展的关注。

辽宁省振兴办宁国光处长表示,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给百姓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就业扩大、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而结构的调整升级、机制转变等,则是长期利好。

摒弃码头意识下好“国际象棋”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提出,将辽宁摆在了“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在此情况下,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就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2920公里海岸线上,而应当放大到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

中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以前,辽宁沿海经济带由区域性概念上升到国家战略后,其定位将发生改变,辽宁要有更大的视野去发展建设“五点一线”。该院研究员马光远更是开诚布公地指出:“在环渤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应该考虑与天津滨海新区和山东省如何融合发展。另外,如何避免各个‘点’重复建设,也应该是辽宁省重点关注的问题。”

辽宁沿海六市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尽管长期以来,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相近,产业结构趋同,可六个城市却是各弹各的曲,各唱各的调。实施“五点一线”开发战略后,六个城市突出优势、错位发展: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精密仪器仪表等产业,并逐步建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冶金矿山重型装备、精品钢材、5万吨级以下船舶制造,形成大型临港生态产业区;盘锦临海装备制造业园区重点发展石油勘探装备、船舶制造等产业,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锦州西海工业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大型专用船舶及配套产品、IT等高新技术产业;丹东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造纸及造纸机械制造、现代物流业;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

为确保优良生产要素向海边聚集,鞍钢和本钢把具有世界水平的精品钢生产基地落户到营口鲅鱼圈港;沈阳市在辽中县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大大缩短了与营口港的距离,并在内陆拥有了自己的“口岸”;锦州市在西海国际工业园划出2平方公里“飞地”,使用权交给距离锦州100多公里的两个内陆城市――朝阳和阜新,使两个内陆城市同样获得港口资源和邻港优势。这在画地为牢、以邻为壑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开放不仅让辽宁人有了到海博弈的勇气,而且还有了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从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正在建设的五矿(营口)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

新华社记者任勇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