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理论走进大众生活

2009-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秦刚 我有话说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它指导着实践,也引领着社会生活。当社会处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候,当新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候,当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歧见迭出的时候,人们就特别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对话和沟通。但很多时候,本来是阐释社会生活的理论,内容和话语却远离人们的生活,给人高

高在上的说教感觉,使人们不得不敬而远之,甚至产生腻烦。让理论走进生活,用大众化的语言说清大家关注的事情,这是发挥理论作用、满足人们理论需求的一个途径,也是理论工作者应该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读了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和实践》一书,印象深刻,感受很多。这本书用大众化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事例,把科学发展观的道理说得生动鲜活,把湖南已做和要做的事情说的实实在在,主题鲜明,特色浓郁,文风清新质朴。这是让理论走进生活,与大众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有益探索。

该书对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和实践作了系统化的总结,主题鲜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在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基础上,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变成符合本地实际的战略思想、行动规划和奋斗目标,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而这些战略思想、行动规划和奋斗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这些战略思想、行动规划和奋斗目标进行理论上的阐释,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明确已经形成的新认识、提出的新举措,有助于消除疑虑,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该书正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简明通俗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包含着湖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体现,也包含着湖南人民群众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总结,与湖南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也都是湖南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问题。湖南人可以从中找到信念,明确方向,鼓舞斗志;外界可以从中了解湖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引发思考,得到启示。

该书立足于湖南的发展,讲述了湖南的构想和正在做的事情,特色浓郁。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湖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就已成为过去,未来还需要不断创新和跨越。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有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该书用“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来表达湖南人的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用“地处内陆不能为内陆意识所缚”来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既深刻感人、生动贴切,又极富地域特色。该书对湖南发展蓝图的描绘,对湖南面临挑战的分析,湖南战略思路的诠释,都体现了湖南人的智慧和眼光,也蕴含了湖南特有的文化色彩。尤其该书是用“富民强省”、“科学跨越”、“一化三基”、“两个转变”、“三个强省”、“四个底线”、“三个不吃亏”和“弯道超车”等词语,来概括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大举措,不仅简洁明快、易懂易记,让人过眼难忘,而且也使人充分地感受到科学发展观在湖南实践中的独到创新之处。

该书用直白通畅的文字表述鲜活的思想,用生动实在的生活事例阐述深刻的道理,文风清新朴实。理论需要实践,而实践则要以群众为主体,这就有了理论必须要让群众所接受和所掌握的意义。如果理论只是以观念形态方式在理论工作者中间进行交流和传送,也就潜藏着远离生活、失去实践基础的危险。理论不仅在内容上要反映社会生活,而且在形式上也要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也就是说,要让群众能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着。社会生活是理论的最好注释,用大众化的语言说理论事可以产生面对面、心对心的效果。翻开该书,清新朴实之风扑面而来。它虽然是一本政治理论读物,但书中没有抽象的概念,没有枯燥的文件语言,更没有板起面孔说教的架势。它用的都是群众熟悉的语言,讲的都是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的都是群众的切身感受,问题说得明明白白,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有激情,有哲理,情理交融,可亲可信,能够使读者在认知中走向认同,在共鸣中凝聚共识。

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让理论走进生活,把群众关注的问题当作理论的焦点,群众自然也会走近理论,对理论产生应有的期待和热情。有了这样的互动,理论会使生活充满希望和朝气,生活也会使理论常绿常青。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和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