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向莆铁路:打造“绿色大动脉”

2009-0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顾学松 我有话说

日前,向莆铁路东新特大桥施工现场,中铁大桥局为喜结良缘的桥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五对新人一起在工地旁种下了五棵象征着芬芳爱情的桂树。大地起铁龙,山河披新绿。在向莆铁路建设沿线,一路走来的记者欣喜地发现,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钢铁与山河的“对话”中,建设者正以无限的敬意和热忱,悉心呵护着脚下的山山

水水、一草一木,努力把向莆线建设成春意盎然的“绿色大动脉”。

江河滔滔说祝福

作为高速铁路干线的向莆铁路,西起江西省南昌市,东至福建中部沿海地区的福州市和莆田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通往福建省的快速铁路通道。铁路纵横江西、福建这两个我国最“绿”的省份,途经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以及玉华洞、青云山、鼓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跨越赣江、闽江等大江大河,环保任务十分艰巨。

“在建设中,我们特别注意处理好工程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这里的青山绿水。”向莆铁路江西指挥部副指挥林贻森这样表示。

东新赣江大桥起点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终点位于南昌县冈上镇,全长27.3公里,共811跨,是向莆铁路全线最长的桥梁工程,也是全线控制性工程。

据中铁大桥局向莆铁路常务副指挥长陈志宜介绍,东新赣江特大桥首次采用了全国最大的1500吨双导梁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施工,全桥共需要混凝土总量约90万立方米,工程规模较大。为保护好赣江,大桥项目部桩基施工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泥浆里不加入化学添加剂,避免了泥浆对土壤的损害。

该项目在主桥桩基施工中,全面推行泥浆分离器,实现循环利用,有效减少了泥浆外泄。同时配置泥浆船,引桥施工按标准开挖泥浆池,及时外运泥浆、钻渣,承台施工完毕及时回填,努力使大桥建设对赣江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记者看到,由施工单位组织团员义务种植的“青年林”已是绿意盎然,新人们携手种下的“爱情树”更充满爱意。静静的赣江用涛声诉说着她无尽的祝福。

高山脚下“履薄冰”

武夷山隧道全长14.66公里,设计为双线轨道,为向莆全线的控制性工程。该隧道开挖工程量达112.3万方,以II类围岩为主,主要不良地质有浅埋偏压、断岩、岩爆等。

“面对双世遗武夷山,作为铁路的建设者,一定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要运用一切技术手段,保护好武夷山,保护好当地的环境。”中铁三局向莆铁路JX-4B标段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盖胜利这样对记者说。

2008 年10 月1 日,向莆铁路武夷山隧道正式开工。洞口属浅埋高压段,岩石风化,沙土多,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技术人员采取双侧壁导坑法,解决了施工的技术难题。由于进口处地质地形情况复杂,施工方精心设计了洞口八步施工法。为了支撑固定洞口的碎石危岩,技术人员采用了40多根长49米、直径108毫米的钢筋,用钻机打孔注浆,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隧道洞口一个宽14.78米、高12.49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棚便竣工了。

在隧道口,记者看到三口排列在一起的大水池。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三级沉淀池,隧道施工排出的污水要经过这三道关,处理达标后才能向外排放。工地上,各种大型施工机械来来往往,却见不到尘土飞扬的场面,原来建设者每天坚持洒水降尘。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弃渣场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择山地、荒地,避免占用耕地,并采取先挡护后弃渣的办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据了解,向莆铁路正线隧道达115座285.6公里,占向莆线总长的45%,铁路沿线的7处重点环境保护区都有隧道穿过。在这些隧道的建设中,高山深埋、沟谷浅埋,穿越断层破碎带、高地温、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强富水等不良地质现象非常普遍。铁路建设者们正以无穷的智慧和勇气,在如火如荼的“海西”建设中,用心打造一条造福闽赣人民的“绿色大动脉”。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