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断创造核电国产化新辉煌

2009-07-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林英 通讯员 程洁 我有话说

作为我国核电国产化的先驱,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山二核)在创造了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辉煌后,又在核电国产化道路上不断向着新的目标迈进,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前不久,秦山二核自豪地宣布:由他们承建的3、4号机组扩建工程完成了国家下达的70%的设备国

产化率任务,并提前进入调试阶段,为按时发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山二核在核电国产化的道路上又实现了新的跨越。

不断攀登新目标

2006年4月28日,秦山二核3、4号机组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秦山二核作为业主能否跨越自己开创的高度,无数人拭目以待。2008年11月6日,他们又一次创造了奇迹:4号机组核岛穹顶顺利吊装,比计划预期提前3个月,创造了国内核电站土建施工的最短纪录。

建设工期由72个月缩减到60个月,达到发达国家核电站建设的先进水平。建设工期的缩短,不仅是对我国核电站设计和设备制造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核电站建造管理水平的挑战。而秦山二核不仅要承担扩建3、4号机组的建造任务,还要保证1、2号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这种“一肩挑两担”的模式开创了国内核电建设的先河。

秦山二核1、2号机组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55%,秦山二核3、4号机组扩建工程则将设备国产化率由55%提高到70%。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据了解,扩建工程中的75000台/套设备,有70000多台/套国内制造,许多设备制造实现零的突破。

在从1、2号机组到3、4号机组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大幅提高,3、4号机组的负荷因子将由65%提高到75%。

为了国产化选择艰难和风险

3、4号机组工程立项后,在秦山二核面前有两个方案需要作出抉择。一是运营、扩建分开;二是运营、扩建一肩挑。第一个方案,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太大压力,一心一意搞好电站生产运营就行了。但是,如果扩建工程重新组建队伍,缺少人力、物力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很可能影响国产化核电站建设的进程。采用第二个方案,无疑是选择了艰难和风险,世界上没有哪家核电企业承担过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建造的任务。但优势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可以充分利用首座核电站积累的建设和运行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配人力资源,为核电建设探索一个全新的模式。秦山二核总经理、党委书记杨兰和说:“为了加快核电国产化,我们选择艰难和风险。”

扩建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批准的首个开工的核电项目,核电建设集团公司十分渴望能够多上几支队伍进行练兵。队伍增多,必然造成接口增加,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对核电国产化的追求理念,促使秦山二核又一次顾全大局,把建设队伍由原来确定的3家增加为5家。正如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穆占英所说:秦山二核3、4号机组使我们的核电施工队伍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很好的锻炼和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人,这才使得我们能够承担福建福清、浙江三门、山东海阳等核电项目建设的重任。

一座核电站有300多个系统,秦山二核的扩建工程设备国产化率高达70%。为了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制造水平,秦山二核不仅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还投入大量的经费帮助他们进行科研攻关。为使堆内构件这样关键的核电设备实现国产化,秦山二核为上海第一机床厂提供了125万美元的技术咨询费;为保证蒸发器在上海锅炉厂顺利制造,他们为对方向美国的一家企业提供了40多万美元的技术支持费。他们还为控制棒驱动机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反应堆保护系统等设备的研制提供了1000多万元试验费用。

一座国产核电站的建设,能促进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这就是秦山二核追求的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