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新”产业促连云港上新台阶

2009-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王玲 我有话说

今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把江苏沿海开发规划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是中国加快沿海经济发展的最新举措。江苏沿海大开发将是江苏沿海经济的“新引擎”,也将成为中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连云港的发展不仅要同苏北的发展、江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而且要放在连接

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位置来对待。”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鼓舞了以连云港为排头兵的江苏沿海地区的广大建设者。连云港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战略定位提升得以梦想成真,带着这份欣喜,今天,记者随沿海开发考察团前往连云港采访,被连云港的“三新”深深吸引。

新医药:个个块头大

医药产业一直是连云港市的重头产业,据相关人员介绍,连云港初步形成以恒瑞、天晴、豪森为骨干企业的医药产业群,主要龙头产品为新型抗肿瘤药、新型抗肝炎药和消毒灭菌设备等。

连云港的“新医药”产业,个个块头大。记者一行来到江苏连云港恒瑞制药有限公司,参观了恒瑞综合制剂车间,这是恒瑞投资3亿元新建的,企业负责人开心地告诉记者,这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誉为“这才是真正的GM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斥资1亿元新建的上海恒瑞科研和生产基地已于2004年投入使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改造的中药材前提取车间面积达25000平方米,年处理中药材1万吨,堪称目前国内中药材前处理第一;江苏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的厂区里正忙得热火朝天,原来该公司投资1.1亿元对厂房设备进行改造,这将会大大提升产业水平的竞争优势;投资近2亿元新建的榆嘉、德源、瑞邦药业等制药企业,都将成为连云港市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让人欣喜的是,连云港市有97个新药品种的市场覆盖面、销售额和上交利税居全国行业“头把交椅”,有36个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项目进入“国家队”,这标志着连云港新医药科技产业体系已经成形。

新材料:“朝阳产业”露端倪

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上,产品的科技含量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筹码。在连云港,以高科技含量为背景的新材料产业,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化学名词,现在却成了企业的“制胜法宝”。

记者参观的中复神鹰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它以生产碳纤维而被连云港人所熟知。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它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蠕变等诸多优异性能,可以依复合材料形式减轻构件重量,从而提高构件的技术性能。该材料现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复神鹰公司现已形成年产3200吨原丝、1220吨碳丝的生产能力。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沿海开发考察团团长成长春教授在考察团临走时,关切地向该公司习经理询问今后的发展规划,习经理表示,该公司将在3至5年内达到万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离开中复神鹰公司,考察团一行来到了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一进该集团,一排排巨大的风扇叶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巨大的叶片是风力发电机最主要的部件,该公司的叶片以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为主要材料,并且在结构设计中采用轻质高强的高性能夹芯结构,在保证叶片强度及刚度要求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叶片自身重量,更有利于降低叶片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充分体现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势。该公司刘副总告诉记者,到2010年,该公司能达到一万片的产能,按一个小叶片50万元的价格计算,其经济前景十分可观。

新能源:核能风能齐供能

连云港如今的繁荣离不开田湾核电站电力

的支持,据连云港市国地税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今年6月30日,江苏田湾核电站前6个月上网销售电量56.34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上缴国税、地税等各项税费8.59亿元。

田湾核电站1号、2号两台机组自2007年5月和8月相继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已经累计上网销售电量292.73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02.67亿元,上缴各项税费26.56亿元,已经成为全市最大的税源。田湾核电站位于连云区田湾,是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也是目前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在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多项技术改进,如采用双层安全壳结构、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增设堆芯熔融物捕集器等,其安全设计优于当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大部分压水堆核电站,在某些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上第三代核电站水平。

连云港特殊的地理区位,又给连云港人带来了绿色环保资源――风能。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开发新能源的扶持、鼓励措施不断强化,风能作为最具商业潜力的新生能源之一,更是备受追捧。连云港沿海地区因风能资源丰富、电力入网成本较低,风电开发如火如荼,一座“海上三峡电站”已呼之欲出。

江苏连云港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向阳说:“连云港市的历史、现在、未来都离不开‘港’这个字。”其实,连云港的“三新”也不能离开港口。原料的引进,产品的输出,都要依托于港口的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连云港港口水深港阔通天下,连云港港去年吞吐量超过一亿吨,集装箱运量达300万标箱,综合排名居中国港口前10位。究其原因有三:国际矿石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以及国内需求的拉动,尤其是沿海开发带来了实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政策上的支持,据连云港市党委工作部曹部长介绍,由于沿海开发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港口功能得到了提升,配套码头得以建成。地方资金缺乏、硬件建设的薄弱被认为是制约连云港港口经济发展的“瓶颈”,而眼下这个瓶颈将借由国家政策之力,予以破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在连云港港口发展的带动下,在新医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的保证下,连云港必将有一个美好的和谐的未来。

(本报江苏连云港7月1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