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稳定民族村

2009-07-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徐壮志 贾启龙 我有话说

披着夏日的晚霞,刚刚到县城办完事的村民艾力努尔把小汽车开进了自家庭院里的葡萄架下。

这位25岁的维吾尔族村民说:“如今生活这么好,‘三股势力’还闹腾,他们的目的就是破坏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

从昔日的放羊娃到今日的有车一族,在新疆喀什疏勒县十六村,像这样的拥有汽车的农户已有64家。

然而,在艾力努尔眼中,这个维吾尔族村庄的变迁,还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27年无刑事案件、无非法宗教和民族分裂活动――十六村,由此跨入全国“文明示范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奔小康文明示范村”行列。

疏勒县委书记陈泽蒲说:“十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平安村,得益于新疆军区某炮兵团兄弟般的真情帮扶。”

村党支部是村民的主心骨

“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信,村民有了困难和问题,不找支书找阿訇。”十六村党支部书记乌斯曼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刚当选村支书那会儿,村里的党员大都在60岁以上。“村里经济上不去,党员表率作用差,党支部没威信”。

因为村子穷、人心散,乌斯曼不愿挑村支书这副担子,躲在家里装病一个月不肯上任。炮兵团领导20天内6次登门做他的思想工作,与他一道分析村情民情、制订发展规划、共做群众工作。

炮兵团与十六村,有着长期的帮扶历史。然而,从1968年到1982年,炮兵团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十六村贫穷落后、治安混乱的面貌。

团党委认识到,在“三股势力”猖獗的南疆地区进行军民共建,必须把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核心凸显出来。

团党委带村党支部、党委书记带村支书、党委常委带村支委,炮兵团党委与十六村党支部逐渐形成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要把村支委请过来;每逢党的重要会议召开和重大政策出台,炮兵团都要派理论骨干到村委会辅导宣讲;每当村党支部成员思想出现波动、工作遇到困难,团党委都会派人与他们谈心交流。如今,十六村党支部“一班人”都坚定一心跟党走,落实政策不含糊,对待群众不马虎。

2005年,疏勒县建工业园区需要迁移十六村560座坟茔,征用耕地3700亩。村党支部成员在挨家挨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率先让施工队铲平自家的耕地,带头迁走祖辈的坟茔,全村只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搬迁和征地任务。

乌斯曼上任之初,全村7个支委有6个是文盲,除他本人外,34名党员中有12人曾受到过刑事处罚或党纪处分。

党员队伍威信低、能力弱、年龄大,炮兵团结合村里实际,与村党支部共同制订了发展党员“文盲不入党、没技术不入党、能力弱不入党”等“六不入党”条件。

炮兵团还给每名村支委送去维吾尔族语版党务书籍,帮助修订完善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图,组织部队优秀党员与十六村党员结对搞帮带、共同上党课、定期过党日、及时抓培训,使党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构得到优化。

28户人家从出走到回归

过去,十六村一直是“人住土坯房、走路尘土扬、喝着涝坝水、四季缺口粮”,因为贫穷,先后有28户114人离开村子,远走他乡。

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由1982年的23元提高到了2008年的3852元,村里各类专业户达到400多个,当初因贫穷出走的28户人家也返回了村里。

“最早,他们连地膜种棉和插秧种稻都不接受。”团长蒲继生说,为此,炮兵团专门帮助十六村建起实验田,用当年亩产量提高3倍的事实,说服了村民们。

“炮兵团和村民们一起挖了3.5公里的排碱沟和15公里的引水渠,修通了4.5公里的柏油路,并把电送到了家家户户。”乌斯曼说,今天,十六村里已有养殖厂、加工厂、地毯挂饰厂、民族服饰厂等40余家村办企业。

“县里要在十六村建工业园区,炮兵团党委又给我们村党支部出主意,叫我们靠技能谋发展。”乌斯曼说,炮兵团为村民们举办了机械修理、电器维修、车辆驾驶保养等21期培训班。如今,全村有276人在工业园区工作,674人到全国各地打工、经商。

回来的不仅是28户人家,更是村民们对党支部的信任和希望。炮兵团政委张会田说,一个坚强的党支部,一个富裕的生活,正是十六村和谐稳定的基石。

5户汉族主动在村里落户

2002年,辗转南疆各地种菜多年,重庆潼南县哨楼乡农民周南国在搬到十六村9年后,带领其他5户汉族兄弟在这里落了户。

“在这里,我们相处得很和睦。”周南国说,在这个维吾尔族群众占绝大多数的村子里,他和其他几户汉族群众一点也没有不安全和被歧视的感觉。

从文盲多、案件多、赌博多,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互助互爱,数十年来,炮兵团党委始终注重帮助十六村党支部改进村风民俗,播撒文明新风,推进文化建设。

20多年来,炮兵团协助十六村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如今全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高达100%、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达到98%,共有27人考上大学、98人考上中专。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炮兵团协助十六村制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年规划,确立“五好家庭”十条标准和村规民约,在村民中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活动,坚持周放革命电影、月搞“红歌”竞赛、季办体育比赛、年有联欢晚会;在显著位置粉刷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制作政策宣传栏,建起荣誉室,接通闭路电视线,联通互联网。现在,说话讲文明、做事重道德、行动守规矩,在十六村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军地双方长期坚持共同深入田间地头、农家户院,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并指导村里成立民兵应急分队和治安分队,坚持昼夜巡逻,形成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社会治安联防的共建体系。

2008年,南疆发生了几次骚乱事件。炮兵团团长蒲继生、政委张会田多次与乌斯曼研究防范措施,部队宣讲小组专门在十六村开展了反分裂教育。

“有这样的党支部,‘三股势力’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疏勒县委书记陈泽浦认为,炮兵团帮助十六村党支部建设,抓住了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根本。

新疆军区某师师长吴亚非、政委李宁介绍说,炮兵团与十六村党支部共建固边疆的经验,为边疆民族地区军民共建提供了重要启示,为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稳定发展方面做出了示范。

7月2日,兰州军区向全区部队转发了炮兵团与十六村开展共建的经验,要求全区各部队借鉴他们的共建经验,推动边疆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