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的一生都在奔跑”

2009-07-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丽君 我有话说

他通常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7时,到晚上11时;通过自学,他从一个核电领域的“门外汉”成了一个专家;他对工作无比投入,病重的时候,还常说“再给我一年时间,我还能跑一个项目”……

他就是大唐国际发电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李朗红。今年1月27日,58岁的李朗红因癌细胞扩散,离开了他奋斗了30多年的电力事业。

“你们用两年多时间,做了别人20多年没有做成的事”

2003年1月,作为大唐国际调去开拓事业的“空降兵”,李朗红只身一人从内蒙古来到福建,揭开了大唐国际在福建能源建设的新篇章。

仅用了3年多时间,昔日杂草丛生的荒滩上,宁德火电厂一期工程两台6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成为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合作的一个典范。

大唐国际筹建首个核电项目时,最初参与的只有李朗红和一个同事,两个人都不是搞核电出身。他们夜以继日地翻书、上网学习核电知识,带着地图和望远镜奔波于宁德市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

2008年2月,宁德核电站开工,创造了中国核电史上前期工作周期最短的纪录。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说:“你们用两年多时间,做了别人20多年没有做成的事,我对你们的魄力和勇气表示钦佩!”

“项目不能慢熬,需要拼抢;项目不能靠别人,需要主动”

在福建工作期间,每天上午7时到晚上11时,是李朗红通常的工作时间。这个没有明文规定的作息表,影响了他身边很多人。

李朗红常说:“项目无人给予,需要争取;项目不能慢熬,需要拼抢;项目不靠别人,需要主动。”

2004年8月,李朗红接到宁德火电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提纲,马上找到华东电力设计院,想请他们在3天内完成报告。可得到的回答是,就算派出最强的阵容,也要两周时间才能完成。

“我们自己动手。”李朗红和两位助手通宵达旦工作了56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近400页的报告。

就在宁德火电、宁德核电最为忙碌的时候,李朗红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风电资源。他立刻冒着暴风雨完成了实地考察,选址工作随即进行。不久,一个10万千瓦级的风电项目如期上马了。

“在拼命工作的同时,他一直孜孜以学。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是他成功的一大特点”

多年来,李朗红坚持写工作日记,留下了两大箱100多本、几百万字的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李朗红弥留之际,他嘱托妻子和儿子,把工作日记和3个G的工作心得资料交给组织。

大唐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殷立说:“李朗红在拼命工作的同时一直孜孜求学。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是他事业成功一大特点。”

李朗红常年奔走于各个分公司,平均每天出行200多公里,最多的一天跑了1400多公里。他还精心绘制了一张里程表,上面标注着从宁德到温州、福州、厦门等20多个地点的路程、时间。他的司机说:“我们从福州、到宁德、再到福鼎,最后到核电工地,误差只有2分钟。”

2008年7月3日,是李朗红在福建工作的最后一天。他在陪总公司领导验收完泉州培训中心后,经医生检查必须马上手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来到办公室连夜整理出整整29页资料――这是他精心保存了8年的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降低工程造价的文件资料。

“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你去吧,那里有我开创的事业”

在李凡看来,父亲其实特别热爱生活。他说:“爸爸小提琴拉得很好,会做木工,给家里做过水幕墙加湿器,家里一个大提琴样式的CD架也是他亲手做的。他还喜欢滑冰、游泳、摄影。”

在家休养的日子,李朗红找出尘封多年的小提琴,每天拉给妻子王洁听。在《我和你》、《梁祝》的旋律中,望着体重只有40公斤,却依然顽强生活的丈夫,王洁的眼泪一次次落下。

带着父亲的心愿,留学归来的李凡辞去北京一家大型国企的工作,与新婚妻子一起来到偏远的福安湾坞,成为宁德发电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李凡说:“我只想用行动告慰父亲,我来了,您放心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