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扶贫砺志 助学育人

2009-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柳路 通讯员 朱洪波 梁恒贵 我有话说
贵州大学积极探索和构建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将“扶贫与扶志、扶能”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加强“精神资助”和“技能资助”,逐步走出了一条对贫困生实行“砺志强能”助学育人的新路。既保证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又锻炼和提高了贫困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
的广泛好评。

扶贫――力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贵州大学地处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区,很多学生来自农村,贫困生比例较高,4万余名全日制在校生中,贫困生占3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

2006年11月,学校组建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按照“他助、自助、助人”的工作目标,不断完善以国家资助为主要渠道,以助学贷款为重要内容,以社会资助为有效补充,以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为重要措施,以“砺志强能”为目标的助学、帮困、育人资助管理体系,实现对贫困生的全方位资助。

贫困学生入校时,学校就进行全校性普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准确掌握贫困生情况。然后,针对每一个贫困生实际制定完整的四年资助计划,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仅2006年以来,学校就有8500余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彻底解决了贫困生“进得来”问题;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20644万余元,投入800多万元减免学费、进行困难补助、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等,并引入320余万元社会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切实解决了贫困生“留得住”问题。一位贫困生家长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四年前,当我收到贵校给儿子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时,心里既感到喜悦,又充满忧虑,担心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上不起学。当孩子进校后,才发现贵校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有一系列资助政策和措施,而且很快办好了手续,完全帮助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学校还通过定期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和个别谈心交心等形式,经常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想法,根据不同困难和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冰冻灾害和5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学校及时组织师生捐款、捐物,采取特殊政策和减免措施帮助受灾学生,使他们在重灾之下得到精神安慰和物质资助,真切感受到学校给予他们的温暖。

扶志――引导受助学生自立自强

扶贫不忘扶志,助学重在育人。贵州大学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贫困,消除自卑,鼓励他们不畏艰难,自强自立,培育他们受助感恩、回馈社会。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曾经是农民工的李明勇现在是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一名硕士研究生。由于家境贫寒,他初中毕业后辍学打工,在工作之余,勤奋学习,参加了成人高考,完成了成人继续教育的专科和本科学习。2007年,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贵大美学专业公费硕士研究生。入校后,学校采取了资助措施,积极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并鼓励他不懈努力,自强不息,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进校以来,李明勇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学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此,他先后被授予“2007年贵州十大影响力人物”、贵州大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等称号,还获得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贵州大学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诚信教育专题讲座,建立贷款学生诚信档案,把诚信表现纳入学生日常德育考核,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取得显著成效。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3届物业机电管理专业毕业的张启华,入学时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在校期间的学费,入学后,他又通过勤工助学解决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志愿服务西部的号召,到贵州省惠水县摆榜乡中学服务两年,在服务期间他还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还贷时间的临近,张启华却突然得知自己身患恶性肿瘤,并于2007年先后进行了三次手术。高额的医疗费早已使家中一贫如洗,但面对还贷,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守诚信还贷的承诺,一边治疗一边打工,按时还清了国家助学贷款。现在,自强不息的他还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现在,坚守诚信、按时还贷的信念深入到了贵州大学每一个学生心中。近年来,学校绝大多数贷款学生都能按时甚至提前还清贷款。该项工作得到了贵州省教育厅和贷款银行的充分肯定,学校获得了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扶能――提升受助学生成才高度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贵州大学通过将原来的“物质救济型”资助向“砺志强能型”资助转变,将劳务型勤工助学向技能型勤工助学转变,将单向资助路径向双向资助转变等思路,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了不仅对贫困生进行资助,而且强化了能力和素质的目标。

学校设置了23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立足校内开拓校外,针对不同年级的贫困学生,实行技术含量层层递进的岗位供给制。大一新生主要从事劳务型岗位,大二从事劳务型与技能型结合的岗位,大三从事技能型与管理型结合的岗位,大四将技能型岗位与就业结合起来。贫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有偿劳动。在缓解经济困难的同时,给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技能锻炼平台。

贵州大学园林系大四学生周恒莉,曾因贫困非常自卑,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入校后,周恒莉开始勤工助学,他最初做绿化保洁工作,后来利用所学的园艺专业知识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花卉管理等工作。“勤工助学给我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让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个曾经不善表达的男生,如今在公众场合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充满自信。

近三年贵州大学共有贫困学生38500余人次参加了勤工助学。学校还积极鼓励学有余力的贫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仅2008年,学校就组织近1000名贫困学生开展了为期15天的“勤工助学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调查了数十个村镇,10000余户农户,撰写各类调研报告1000余篇,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为服务贵州“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