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乡,我们还会再来!

2009-07-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文艺橙 我有话说

作为一名中国人,有一个地方必须要去,那就是革命圣地延安。

――记者感言

今天是住在安塞县方塔村农户家的最后一天。烧火、锄地、睡大炕,赛球、拔河、拉话话(陕北方言,指聊家常),我们与

这里的乡亲们已然成了一家子。当今天最后一次腰鼓演练结束后,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眷恋便油然而生。

不到延安,决计不能仅凭想象描述这片黄土地人的伟大。那嘴角始终挂着的盈盈笑容、那从些许羞涩的眸子里透出来的炽热的光、那几辈人从黄土地上沉淀下来的硬朗个性、那出口成歌的流淌在血液里的艺术灵性,无不抒写着延安人民的善良、淳朴、热忱、坚毅和灵动。

延安人的质朴和热情是长在骨子里的。“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那亲人迎进来。”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出了黄土地人民世代相承的如火热情。在杨家岭革命遗址前,一位偶遇记者的吹笛老汉用一曲接一曲的笛子吹奏,送别相聚只有几分钟的远方客人。走在农庄,不认识的老乡也会笑盈盈地拿出凳子,邀大伙儿来家吃新摘的果子。村子里,几乎是夜不闭户。

延安人对来自他乡的人民有着亲人般的热忱,这是从革命圣地里积淀而来的特殊感情。延安老乡会对初到这里的客人说:“欢迎回到延安哟。”是啊,曾经护佑了中国革命的延河水,何尝不是全国人民的母亲河?到延安,不就是回家么?

延安人是富有的。从秦关汉月下打出来的“胜利腰鼓”、独领风骚的延安秧歌、被誉为“文化活化石”的安塞剪纸……延安人在并不富饶的黄土地上培育着一朵又一朵的艺术奇葩。

延安人是硬朗的,也是柔情的。男人女人们干起活儿来是一把好手。可谈起情说起爱来,又是情意绵绵。“这么长个辫子探不上个天,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个面。”信天游唱出黄土地人的爽朗,也传达着黄土地人的万般柔肠。

要走了。忘不了那一口亲切的陕北乡音,忘不了一起烧火、锄地时流下的幸福汗水,忘不了送我们窗花的那位偶遇的叫盼盼的农家姑娘……“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亲爱的老乡,我们还会再来!

(本报延安7月19日电)

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