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201-250)

2009-07-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201.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男,满族,北京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系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老舍一生共创作

了800多万字的文学艺术作品。1924年,他应聘赴英国伦敦大学讲授中文,其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他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其间完成了《猫城记》等长篇小说、《赶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大量散文诗歌的创作,其中《骆驼祥子》等名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南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他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讨伐日本侵华罪行、鼓舞军民斗志的文艺作品。1946年他赴美讲学,完成《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四世同堂》叙述北平沦陷区人民由忍辱到抗争的过程,被称为史诗性的巨作。1949年回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正红旗下》、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其中,《茶馆》成为新中国话剧史上最杰出的剧目之一,也成为世界剧坛的艺术珍品。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02.许振超

男,汉族,山东省荣成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出生,现任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

30多年来,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

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享誉世界航运市场。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他是一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优秀产业工人。他爱岗敬业,不仅自己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3.许海峰

男,汉族,安徽人,中共党员。1957年出生,现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1983年7月,许海峰凭着刻苦努力练就的高超射击技术,入选国家射击队。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之后,面对迁移性视网膜炎迫使视力急剧下降的压力,他还是坚持参加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数次国际重大比赛,并相继获得13个世界冠军、30多个亚洲冠军。1995年之后,他收枪执教,先后担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国家射击队副总教练和国家射击队总教练。作为教练员,他明确科学的执教思路,既注重队员的运动技能训练,又重视团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出了一支战果辉煌、成绩优秀、获得过17个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的中国射击运动员队伍。2004年11月,他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管现代五项,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的历史性突破。“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这是他对自己和队员的一贯要求。他谦逊、朴实而又不失严谨的为人作风赢得了队员的广泛好评。他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204.达吾提・阿西木

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人,中共党员。1952年出生,现任巴楚县琼库恰克乡吐格曼贝希村党支部书记。

2003年2月24日发生的巴楚――伽师地震中,达吾提・阿西木的5位家人遇难、4位亲人受伤。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迅速组织党员和群众投入到抢救被压在废墟下群众生命的战斗之中。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村党支部和共产党员成为危难时刻乡亲们的“主心骨”和“脊梁”,坚定了村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在灾后村民大会上,达吾提・阿西木代表支部成员向乡亲们承诺“一定要让村里的面貌根本改变”。为了让乡亲们早日住上抗震安居房,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他没日没夜地工作,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送去党的温暖。针对村里耕地少,相当一部分是盐碱地,他带领村民开荒造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村里的耕地面积从原来的40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5460亩,人均耕地面积扩大到3.76亩;林果面积由 2002 年的400 亩增加到1400 亩,新建的100 个蔬菜大棚也产生了明显经济效益。该村还成了全乡的养牛专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震前的2.1万元猛增至35万元。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5.邢燕子

女,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

1958年参加工作,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她没有回到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的豪情壮志,回到当时的宝坻县司家庄村,每天与乡亲们一起去插秧苗、种高梁。司家庄村是个缺少劳力的穷村,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村里劳动力少,她先是组织成立幼儿园,解放妇女劳动力,后来干脆带领女团员,组成了“燕子突击队”。很快,“燕子突击队”从7人扩大到了16人,影响带动全村妇女干了起来。冬季,她带着突击队员砸开三尺厚的冰结网打鱼,晚上打苇帘子,3个月就给村里挣了3600多元钱,种下430亩高产麦,向荒洼要粮。她经历了艰苦生活的考验,数年如一日地忘我劳动,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在我国农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成为“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曾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接见。她的先进事迹引起全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响,成为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6.吴大观(1916-2009)

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原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

吴大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到美国莱康明发动机厂和普惠公司学习深造。1947年3月,他拒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回来报效祖国。1949年11月,他任新中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他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动力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对党忠诚,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从1994年开始,他每年向组织继续多交党费4000―5000元。此外,他还为“希望工程”等捐款9万多元。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床上叮嘱家人拿出10万元积蓄交纳最后一次党费。他被原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荣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7.吴仁宝

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中共党员。1928年出生,现任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原党委书记。

吴仁宝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牢记发展是硬道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带领华西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共同致富道路。他60年代就冒着风险开始创办乡镇企业。改革开放后,他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行企业合作制等制度创新,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农副工综合发展,在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注意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提高村民精神文明素质,亲自编写“村歌”等,开展“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他心系华西,心忧天下,帮扶中西部建立“省外华西

村”。近年来他又将周边16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大华西共同发展的版图。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组织上给他的1.3亿元奖金,他全部留给了集体。在他的带领下,华西人缔造了“天下第一村”的奇迹,村年经济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上缴利税8亿多元;全村大部分人家都住上了别墅,户户都拥有至少一辆小轿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8.吴天祥

男,汉族,湖北省钟祥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出生,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原巡视员。

吴天祥始终坚持“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对待人民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把家里的电话向社会公布,方便遇到困难的群众及时求助。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接待上访群众2万余人次。他捐钱捐物、甚至捐骨髓,倾其所有救济困难的下岗职工,把女儿用来结婚的新房让给困难户,卖掉父母遗留的房产,抵押贷款助人创业,先后照顾过26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下了300多个“穷亲戚”。他用真情和爱心感化服刑人员。25次义务献血7000毫升,4次跳入长江救人,跳进窨井疏通公厕管道。节假日他很少休息,经常深入到困难群众的家中体察民情,将大量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疾苦向有关部门反馈,督促尽快解决。在他的影响下,湖北省成立了1万多个“吴天祥小组”,有10万多名成员,常年为群众办好事,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9.吴孟超

男,汉族,福建省闽清市人,中共党员。1922年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吴孟超具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创新精神。他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创立了肝胆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填补了医学领域多项空白,被誉为“无影灯下的常青树”。他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为肝脏手术奠定了解剖学基础;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开创了我国肝脏手术止血技术革新的先河;成功进行了中肝叶切除术,打破了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建立了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癌疫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他所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十四大代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等,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210.吴金印

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现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

40多年来,吴金印主动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

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电工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唐庄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他严于律己,心系农民,甘愿到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他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11.吴登云

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1940年出生,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原院长。

吴登云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来到祖国版图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他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多次放弃回家乡或条件较好地方工作的机会,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了抢救民族兄弟,他先后无偿献血30余次计7000多毫升;为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患者身上。他充满仁爱之心,只要有病人求医,不管多远,都随叫随到,遇到经济贫困的病人,还帮助垫支医药费。乌恰县地广人稀,牧民缺医少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足迹踏遍了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给草原人民带去了生命的阳光,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为了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治病,改变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他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

212.宋鱼水

女,汉族,山东省蓬莱市人,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知识产权庭庭长。

宋鱼水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司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她办理的第一个案件尽管案情复杂,但经过认真做工作,仍然依法为一位菜农讨回了血汗钱,那位菜农捧着讨回的钞票痛哭流涕,连连向她表示谢意。她坚持“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职业追求,独立办案十余年来,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1500余件,其中5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同时作为庭长,她带领全庭同志审结案件4643件,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视为信得过的好法官。她发表了十多篇对审判实践有积极意义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探索出一套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确立了“准确把握公正尺度,引导当事人用信任的方式解决纠纷,鼓励和促进交易,确保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办案思路,并成功运用于实践,成为审判前沿的优秀带头人。她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13.张华(1958-1982)

男,汉族,黑龙江省虎林市人,中共党员。1977年入伍,生前系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

张华品学兼优、助人为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战士。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思潮复杂的形势,张华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他通过写信、寒暑假登门谈心,帮助多名中学同学战胜挫折,校正人生航向。1982年7月11日,西安市霸桥区新筑乡69岁的魏志德老人在公共厕所疏通粪便时,被沼气熏倒,落入粪池。正在附近的张华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地下到3米深的粪池内,奋力抢救魏大爷,不幸被浓烈的沼气熏倒在粪池中,因严重中毒窒息,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4岁。张华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格,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全国范围大讨论,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张华生前所在的学员大队,坚持以张华精神建队育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学员大队”荣誉称号。1982年他被中央军委追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四军医大学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214.张云泉

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现任江苏省信访局巡视员。

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26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听来访电话几千次,以务实的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贴心人。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乡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他义务帮扶60多名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医问药,为生活困难群众捐助6万多元。在许多矛盾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极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常说:“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自己两袖清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

215.张艺谋

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无党派人士。1950年出生,现任广西电影制片厂导演、名誉厂长。

张艺谋从事电影工作27年来,集导演、摄影、演员于一身,共拍摄电影20部,他作为摄影师拍摄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以新颖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电影创作推向一个新高度。近年来,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成熟的市场运作理念,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不断创造票房纪录,为国产商业大片探索出一条成功模式。他担任总导演的

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艺术创作的重大成功,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他率领创作团队,以鲜明的主题、恢弘的场面、优美的音乐舞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成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广泛赞誉。他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各类奖项30个,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16.张秉贵(1918-1987)

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

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上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17.张海迪

女,汉族,1955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残联主席。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中小学、大学和研究生课程,还自学了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5岁时她随父母下放到聊城市莘县农村,她给村里的孩子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来,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美丽的英语》、《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语著作。多

年来,张海迪在坚持学习和创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仅激励着残疾人,还极大地鼓舞了当代青年人。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218.张瑞敏

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1949年出生,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集团党委书记。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电冰箱生产技术,确立了“名牌战略”,带领员工加快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25年来,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已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目前,海尔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建厂。在全球家电市场上,海尔为中国家电和中国制造赢得良好声誉。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到“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他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许多成功案例被美国哈佛大学等列入教材。他是中共十四大至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19.时传祥(1915-1975)

男,汉族,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共党员。1929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现北京市崇文环卫三队)工人。

时传祥是崇文区环卫战线的一名普通掏粪工人。他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精神,在平凡的环卫岗位上无私奉献一生,为首都的环卫事业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1929年,年仅14岁的时传祥逃荒到北京当了一名掏粪工。解放初期,由于工作努力,在工友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被推选为前门区粪业工会委员兼工会小组长,他经常带领大家开展忆苦思甜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党恩。1958年,崇文区清洁队改用汽车运粪,他与工友们一起钻研,进行技术革新,增加了掏粪量。他不仅立志自己一生投身环卫事业,而且非常关心环卫事业的后继与发展。从1962年开始,他承担起对分配来的初、高中毕业生的传帮带任务,帮助青年人树立“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传祥以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他向人们生动诠释了劳动的光荣和生命的价值,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典范。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20.李宁

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71年入选广西体操队,现任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级运动健将。

1980年李宁入选国家体操队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曾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重大国际体操比赛中共获14项冠军,被誉为“体操王子”。他独创的吊环“吊臂前摆上成支撑”等动作被国际体操联合会以“李宁”命名。1988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开办了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该公司1990年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对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赞助。2004年,该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体育用品企业。他倡导并实施的“一起运动――全国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培训”公益项目在广西等7个省区市的贫困地区广泛开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代表,李宁以“夸父追日”般的气魄在“鸟巢”点燃奥运圣火。他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4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5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他作为亚洲区唯一的代表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221.李丽

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致公党党员。1962年出生,1991年停薪留职自主创业。现为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主任。

李丽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后又遭遇严重车祸。她经历过大小手术40多次,身上被切口达270多处,现在行动只能靠轮椅。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把挫折当存折,把苦难当享受,把失败当财富,把残疾当动力”。2005年初,李丽自筹资金赴北京师范大学系统学习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并通过考试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回衡阳后她创办公益性机构――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建立“丽爱天空”公益网站,开通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她深入学校、企业、社区、部队、监狱,义务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共举办讲座500多场,听众达80余万人次。几年来她共帮助百余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200多名孩子戒除网瘾,让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还向服刑劳教人员赠送书籍1200余册,义务推荐安置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她先后被32所大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13所监狱、劳教所聘为教育顾问,12个军事单位聘为心理辅导员。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等多项荣誉称号。

222.李中华

男,汉族,辽宁省新宾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成都军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

李中华入伍26年来,先后驾驶和试飞过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运输机等3个机种26个机型,安全飞行2400多小时。尤其在从事科研试飞的18年间,他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勤奋

刻苦的钻研精神在试飞领域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从一名普通的军人成长为一名过硬的试飞员,并成为空军试飞专家,先后正确处置空中险情15起,空中重大险情5起;参加完成了十余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在新机鉴定试飞和新技术验证试飞中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2005年5月20日,他和战友驾驶我国某先进飞机试飞时,突遇空中重大险情,飞机进入“倒扣”状态,急速坠向地面,高度瞬间降至200多米。李中华英勇无畏,沉着处置,凭着精湛的飞行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短短7秒内,连续做出10多个动作,最终驾机安全降落,挽救了宝贵的科研试验飞机。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13次,国家航空工业部给他记功15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2007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223.李双良

男,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中共党员。1923年出生,1947年参加工作,太原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原职工。

李双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冶金行业的“工业炉渣爆破能手”。1983年,年近花甲的李双良主动请战,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高23米、占地2.3平方公里、总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渣山搬掉,累计回收废钢铁130.9万吨,还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创造经济价值3.3亿元。此后,他又带领职工在原地建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大花园。他的贡献,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的倒渣难题,更走出了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子,为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循环经济、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1996年李双良档案馆建成。建馆13年来,接待国内外参观的各界人士35万余人次,发挥了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环保教育基地等多种作用。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全球500佳金质奖章。

224.李四光(1889-1971)

男,蒙古族,湖北省黄冈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地质学家。

新中国成立之际,李四光排除干扰,从英国秘密回国,历经周折,于1950年5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先后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黄山、扬子江流域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用科学事实推翻了外国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证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1956年,李四光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他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225.李向群(1978-1998)

男,汉族,海南省琼山市人,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5121部队9连战士。

李向群成长在一个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家庭,他家富不忘报国,主动放弃优裕生活从军入伍,在部队大熔炉里,他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共产党员。参军不到两年,他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获得法律单科结业证,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突击队员名单里本来没有李向群,但他4次递交决心书,强烈要求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连日发烧的他带病坚持战斗,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救醒后,又拔掉输液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年仅20岁。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其20年短暂生命和20个月的短暂军龄,展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进取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献身精神,谱写了壮丽的人生凯歌。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广州军区授予“抗洪勇士”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26.李国安

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共党员。1946年出生,1961年入伍,内蒙古军区原副司令员。

李国安长期战斗在条件艰苦的祖国北疆,任给水工程团团长13年间,为解决困扰边防部队和边疆人民“吃水难”的问题,他和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官兵,转战大漠戈壁,历尽千辛万苦,跋涉24800公里,打井580余眼,先后圆满完成了解决边疆军民吃水用水难的“952”工程、张家口地震灾区的“百眼救灾扶贫井”工程、解决内蒙古贫困地区农牧民吃水难的“992”工程等,造福10万群众,被誉为“草原水神”。李国安还刻苦学习专业理论,成为水文、地质、物探、钻探等专业的行家,带领部队勘察了八千里边防线,收集了2万多个水文地质数据,对北部边疆地区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水文地质普查,新完成普查面积8.4万多平方公里,重复验证完成普查面积24万平方公里,调查水源点4000多个,采集各种实验样品7000多个,建起全军第一个水文地质实验室,填补了内蒙古北部边疆无水文地质资料的空白。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上不愧党,下不愧兵”的庄严承诺。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5次。中央军委授予他“模范团长”荣誉称号。

227.李剑英(1964-2006)

男,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94038部队飞行员。

李剑英始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飞行,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技术,先后4次改装新机,每次都是首批放单飞。在驻藏飞行训练期间,创下某机型编队飞行时间最长、高原超低空飞行高度最低等多项纪录。在20多年的飞行生涯中,他共飞行5003个架次、近2400小时,从未发生过任何“错、忘、漏”现象和事故征候,出色完成了高原驻训、科研试飞等重大任务。1999年,在一次飞行训练中,飞机因机械原因空中停车,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沉着冷静,以精湛技术成功实施了空中开车,避免了一起严重飞行事故。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驾机执行昼间飞行训练任务,飞机在着陆下滑时遭遇鸽群撞击,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战机下方,密集分布了7个自然村、数百户人家、三四千名群众以及车流密集的高速公路和收费站。为了保护地面数千群众的生命安全,危急关头他毅然放弃跳伞,极力控制飞机状态实施迫降,但未能成功,不幸壮烈牺牲,年仅42岁。他先后荣立二、三等功3次。2006年,空军为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228.李春燕

女,苗族,贵州省从江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现为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医生。

2000年,李春燕从卫校毕业后来到大塘村。该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生活贫穷,“小病扛,大病顶,实在不行把巫师请”是当地群众缺医少药的真实写照。2001年,为了利用自己学到的医术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春燕卖掉了家里3头耕牛中的两头,筹集资金2000元,开办了大塘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卫生室。卫生室创办之初,她连药箱也买不起,只好用竹篮子代替,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也是从当医生的父亲那里借来的,但是她仍以高度的责任心为村民们服务。当地村民家庭困难,看病吃药大多付不起钱,只能赊欠记账,久而久之,卫生室资金周转也就越来越难,李春燕家里为此还背上了7000多元的债务。为了筹钱买药,李春燕和家人把家里剩下的一头耕牛也卖了,最困难的时候,她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结婚戒指。李春燕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服务群众,共医治病人上万人次,接生婴儿百余人,她常常不顾个人安危抢救病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2007年,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229.李桂林陆建芬夫妇

李桂林,男,彝族,四川省汉源县人,中共党员,1967年出生,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教师;陆建芬,女,彝族,四川省汉源县人,1966年出生,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教师。

1990年,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来到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任教,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地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妇。二坪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他们共培养了6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因为教学任务重,他们没有时间照看儿子和老人,儿子不小心摔伤了手,由于离卫生院太远,延误了医治时机,还留下了后遗症。李

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全身心投入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感动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巨变,是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2007年,李桂林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30.李素芝

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1970年入伍,现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

1976年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李素芝放弃留在上海工作的优越条件,主动申请进藏。在藏工作33年来,他始终怀着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先后攻克高原心脏手术和高山病防治两大世界医学难题,对急性高山病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使西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大幅下降,驻藏部队连续12年没有1名官兵因急性高原病死亡。他组织开展的15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中,20项创世界医学奇迹、36项属国内首创、86项填补高原医学空白,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0项。先后成功主刀大小手术13000多例,抢救垂危病人600多名,成功实施高原首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肾移植、背驼式全肝移植等手术。担任院长13年来,他先后带领500余批医疗队,行程百万余公里,巡诊病人30余万人次。他积极推行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为1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门巴将军”。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7次。

231.李素丽

女,汉族,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出生,1981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公交集团服务部副部长兼“北京交通服务热线”公交分中心主任。

1981年,年仅19岁的李素丽当上了一名售票员。她真心实意以服务工作为荣,自重自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在晃动的、时常拥挤的车厢里,她视乘客如亲人,始终坚持微笑服务,以真诚的爱心创造着让乘客上车如到家的舒畅环境。她热诚迎送乘客,服务周到,体贴入微,始终坚持做到“四多六到”: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几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尽情地享受着工作的愉悦,受到乘客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1999年,公交服务热线成立,李素丽作为“公交品牌”调入服务热线任负责人。公交服务热线不断发展,从开始的十几个人,到现在的100多人,成为北京交通服务热线,平均每天接电话17000余个,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岗和巾帼文明岗。无论在售票员岗位还是在管理岗位,她始终努力践行“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工作理念,被乘客誉为“微笑的天使”。她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职业道德标兵、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232.李梦桃

男,汉族,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1964年支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现任农六师奇台医院党委书记。位于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平均海拔

3000米以上,年均气温只有2.4度,居住着汉、哈萨克、蒙古、回、藏等5个民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李梦桃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坚持为牧民行医40多年。他开始学的是儿科,看到牧民高度分散,什么样的病人都可能遇到,就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在较短时间掌握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的一般医疗理论和技术,成长为全科医生。为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他还自学了哈萨克语,治病救人的同时积极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多年来,他靠着一匹马、一个药箱、一件羊皮大衣、一块毡子和一支枪,常年往返于几百个放牧点之间,为牧场的职工群众、牧民和边防战士送医送药。为了抢救群众的生命,不管白天黑夜,不论路途远近,接到病情立即出诊。行医过程中,他多次遇到恶劣天气,发生意外险情,始终无怨无悔。这些年,他走遍了牧场的每道山岭,累计行程26万多公里,救治病人2万多人次,接生800多个婴儿,赢得了牧区人民的尊重和爱戴,被誉为“哈萨克人民的好儿子”。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33.李登海

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1949年出生,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

李登海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以来,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连续30多个春节都在海南育种基地度过,以每年3至4代的速度进行科研育种,开创了我国紧凑型玉米育种先河。他研究的玉米品种7次刷新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被誉为“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2005年创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并保持至今。先后培育出紧凑型玉米杂交品种有52个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审定,获得4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0项专利。国家实施“九五”计划以来,他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41项,其中“高产玉米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他在全国各玉米生产区设立了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建成国内最大的玉米育种科研平台。目前,他培育的玉米高产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0亿亩,实现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共十四大、十七大代表,第八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234.杨业功(1945-2004)

男,汉族,湖北省应城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入伍,生前系第二炮兵副参谋长。

杨业功是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入伍40多年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以来,他把履行使命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看得比生命还重,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忘我工作。他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常规导弹旅,成功组织了第一枚新型

常规导弹发射,带领部队创造了新型导弹部队当年组建、当年形成实战发射能力的显著成绩。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命令第二炮兵向东海、南海预定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杨业功奉命负责阵地勘选、发射方案拟定和现场组织指挥,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勇于负责的精神,确保6发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打出了国威军威。此外,杨业功还多次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和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首都阅兵,为加快我军导弹部队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出了突出贡献。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仍然牵挂着部队战斗力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军委追授他“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35.杨利伟

男,汉族,辽宁省兴城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特级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杨利伟入选航天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面对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投身全新的载人航天事业。为适应新的任务,他惜时如金,勤学肯钻,不到两年时间,学完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等10多门高新技术课程,考核成绩全部达到优秀。为掌握过硬的航天技能,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克难关,日复一日苦练,一项一项攻关,在5年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8大类58个专业近百项的训练任务,熟练掌握了飞行程序和操作规程,以专业技术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选首飞梯队。首飞任务中,他沉着冷静,以良好的素质、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36.杨怀远

男,汉族,安徽省庐江市人,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1956年入伍,1960年转业,交通部上海海运局长柳轮原服务员。

杨怀远曾先后担任原交通部上海海运局和平14号轮、大庆11号轮的生火工、服务员、副政委、政委。1980年他主动辞去政委职务,到长柳等轮继续担任服务员,直到1997年11月退休。38年中,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甘当人民的“挑夫”,自备120多种方便旅客的用具,肩挑小扁担,穿梭于旅客之中,为旅客排忧解难,被旅客誉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病人的护士”。他独创一套语言服务和心理服务学,用日记积累了6000余首服务诗歌、顺口溜,还把服务经验写成40余万字的《讲点服务学》。他挑着一根为人民服务的小扁担,从青年、中年挑到老年,始终不计报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小扁担精神”。曾经被他帮助过的群众在他的47根扁担上写满了饱含真情的话语。他不仅是优秀的服务员,还是精神文明的宣传员。退休后,他成为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应邀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作报告600多场,认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承诺。1985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37.杨连第(1919-1952)

男,汉族,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副连长。

杨连第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8月,他所在的部队奉命抢修陇海路八号桥,桥高45米,是全国有名的险要工程。杨连第脚踩单面云梯只身飞步登上桥墩,仅以一块木板作掩护,轻伤不下火线,连续三天爆破百余次,炸平5座桥墩顶面,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11月,杨连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多次出色完成大桥抢修任务。1951年7月,当清川江大桥被洪水冲毁,杨连第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头顶美机的狂轰滥炸,采用“钢轨架浮桥”法,在6米/秒的激流中,奋战30多个昼夜,12次架设铁路浮桥,保证了军需物资及时运往前线并使正桥顺利抢通。1952年5月15日,已升任副连长的杨连第正在清川江大桥上指挥起重钢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追授为“一级英雄”、“特等功臣”,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38.杨根思(1922-1950)

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杨根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参加过无数次战斗,靠着过硬的军事技术,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11月,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同年12月,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39.苏宁(1953-1991)

男,汉族,山西省孝义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

苏宁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身在基层,心系全局,成为一名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指挥员。他率先垂范,带领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军事技术,掌握打赢本领。他时刻把祖国的

安危挂在心上,紧盯世界军事科学的发展进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钻研现代军事理论,挤时间撰写了70篇学术论文。他与战士情同手足,生前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轮到12连投弹时,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全神贯注的苏宁看到已经拉开拉火环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两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40.谷文昌(1915-1981)

男,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战场,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旱情。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并参加生产劳动。基层干部来汇报工作,什么时候都不烦。普通群众来反映问题,三更半夜也不嫌。他常年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谷文昌病逝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骨灰埋在东山岛上,每逢敬宗祭祖时节,都有老百姓祭奠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

241.邰丽华

女,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无党派人士。1976年出生,现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领舞演员,28岁成为艺术总监,塑造了特殊艺术经典《我的梦》。她领舞的《千手观音》,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震撼世界,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感动国人;她创编并主演的精缩舞剧《化蝶》轰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她将美奉献给世界,带领艺术团走遍祖国山山水水,出访五大洲60多个国家。她将爱传递给人间,带领艺术团开展大量公益慈善活动和义演,并用节俭下来的演出收入注资设立“我的梦”和谐基金,为四川地震灾区、左权革命老区捐款296万元,为国际慈善项目捐款40万美元。邰丽华以艺术与心灵之美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被誉为“美与人性的使者”,被世界残疾人代表大会称为“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