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营销模式促进消费需求

2009-07-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静 张司飞 我有话说

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是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因此,立足内需扩大消费不仅是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扩大消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根本着力点。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努力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稳定传统消费,培育和发展新兴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等等。另一方面,要促进企业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加快营销模式和服务手段创新,努力引导、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努力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尽最大力量释放居民消费潜能,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现阶段在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空间内,后者发挥的作用将更加直接,是刺激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

营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营销模式和服务的创新也是倡导新的消费理念、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有效途径。对于企业来说,营销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寻求营销要素的突破,赢得消费者心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拓展消费空间。对社会来说,营销模式和服务的创新能有效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引领新的消费潮流。促进需求增长的营销模式要准确把握当前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在稳定传统消费的同时,培育和发展新兴消费热点,在引导城乡居民扩大当期消费的同时,着力推动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

市场是动态的,消费需求是变化的,创新营销模式就是要以适应消费者需求为基础,不断满足需求、创新需求。目前,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应把服务营销、合作营销、网络营销等有机结合起来,有序开展创新化、生动化、个性化的营销方式。

第一,创新农村消费市场的营销。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农村,创新营销模式和服务的重点也在农村。当前,城市市场消费热点较多,住房、汽车、电子通讯产品、服务性消费等支撑了城市市场的繁荣与活跃。农村市场虽有热点,但大都是局部性的或处于初始阶段的,缺乏能够支持经济增长的主导型消费热点。对此应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消费水平、不同民族消费习俗、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模式,创新农村家电产品和生活日用品等领域的营销模式,积极扩展农村消费市场。企业应当抓住“家电下乡”的机遇,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结合“新农村建设”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从促进消费升级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双重目标出发,进一步开展“电脑进农村”营销策略,在销售的基础上辅之以电脑使用和上网培训,引导农村居民在互联网等方面的消费,并以此带动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消费。从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出发,为农村各类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和上网设施。同时,抓住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后派生的家电消费升级机遇,支持相关产品进农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第二,创新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要积极加快配套流通设施和服务网点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大力优化消费环境,在交易方式上培育扶持一批覆盖全国的大型网上交易平台,积极发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等新型销售方式。同时要拓展营销组合,积极实行“工商联手”、“农商联手”、“银商联手”等,提高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此外,还应加强与旅游、交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的联合,以方便消费、优化消费和放心消费。

第三,创新文化产业领域的营销。应把握文化发展的机遇,开展报纸杂志、影像书籍、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营销,促进文化教育消费。旅游企业需创新营销模式,改善服务质量,适当降低服务价格,让游客亲身体会更好的消费条件,以增加其消费欲望,扩大消费规模。

第四,创新品牌营销。积极鼓励和扶持“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老字号”创新发展等,提升品牌价值,发展壮大客户群体。中高收入群体有品牌产品的消费能力,也有可供挖掘的品牌产品消费潜力,要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实际消费规模的扩大,必须创新品牌营销,针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提供享受型消费,推行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完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营销体系,引导中高收入群体增加对国产名牌、高档产品的消费需求。

第五,创新消费热点的营销。积极创新个性化、时尚化定制消费营销,加快推进数码、动漫、游戏等电子产品销售,以及3G通信等新产品、便捷安全的保洁、护理、装修、维修等各类服务领域的营销,进一步带动消费需求潜力大、市场销售增长快、影响带动作用强等消费热点的发展。目前城市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服务型消费需求很大,加之服务型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给创造出来的。要引导并支持企业提供新的服务产品和服务内容,拓展成长型服务消费。同时大力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健身俱乐部、文化娱乐场所、连锁超市、早点快餐、家庭服务等服务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