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9-07-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如何构成中国当代哲学的问题

李广昌在《学术研究》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现实中国的一个哲学问题。时代和民族铸就的哲学语境,不仅满足了这个问题逻辑要件的要求,而且也在所给予的现实依据中赋予了它的全新内涵。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当代哲学研究清理地基的理论自觉。它在消解这一问题历史语义基础上所彰显出的民族主体性原则,构架了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理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哲学将在以民族的基因与现代世界的对话中,铸成一个现代民族的心智品质。经历了历史的冲刷和现实的拷问之后,“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成为拓展当代哲学思想空间、从而成为一个能够为中华民族带来无限希望的“问题”,这表明它已经不仅仅是中国马克思哲学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议题

公丕祥在《法学》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舞台上各个国家与民族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以及一定程度的相互妥协。树立全球性视野,需要我们超越法律发展问题上的狭隘的东西方主义模式观,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型法制现代化道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能够依法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权能的强大国家的存在,需要依靠政府的强有力的依法调控干预,需要更加关切社会正义与平等,以此架构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则体系,有效地规制资本与市场的无节制的不公平的扩张,进而促进社会利益需求的平衡发展。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必须与我国的传统、条件相契合,能够反映中国风格与民族法律精神。

新时期的西方美学史研究

张军在《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30年来的西方美学研究在通史和断代史书写、范畴史梳理、重要人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西方美学的研究还存在巨大的可开拓空间。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今天的西方美学史写作的语境有了新的变化:在全球化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中,中国人的西方美学史书写要表达学术史研究的历史感和当代性,前者要求我们呈现美学思想的历史形态,后者则要在学术研究中表达主体意识,即立足于本土现实的文化视阈。中国当代的西方美学史研究应该继承朱光潜的研究范式,表达中国当代学人对西方美学的观看和思考。

儒家伦理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的价值及其局限

程新宇在《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对于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提供了一种理论资源和研究进路,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一方面,儒学是一个历史概念,儒家伦理有其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另一方面,生命伦理学有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因此,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儒家伦理不能自发地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核心价值。只有在认真地清理传统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对儒学进行“现代诠释”或称之为“儒学创新”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儒家生命伦理学才能在后现代多元文化处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