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老品牌的“不老传说”

2009-07-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亮 我有话说

创建于1902年的云南白药,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记者近日在云南白药集团采访时发现,这个百年品牌非但不老而且活力四射。去年底,该公司以A股市值184亿元居我国中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之首。2009年一季度,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这一切,来源于不断的创新。

管理创新再造

“大白药”

“云南白药”由曲焕章在1902年创制。当年,这位云南名医在植物王国云南境内,遍寻中草药物,终于制成这种神奇的中药疗伤药物。百年过后,云南白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配方也成为国家绝密品种。

云南白药在疗伤药物中的地位和传奇色彩,让这家以云南白药命名的公司一直受益匪浅。它的产品在市场上总能占据优势,即使不做太多的销售努力,其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1999年新上任的总经理王明辉发现了问题――外派的销售人员大都通过“打打牌、看看电视”来熬时间,等待期满后公司将自己召回昆明总部。除此弊病,这位新任总经理还发现,尽管云南白药仍然大名鼎鼎,但它似乎只是作为一个垂暮老人而被广为人知,产品和品牌形象都久未变化。

王明辉领受新的任务――开始对公司的“再造”。

突破点是市场销售环节。为了实现创新,云南白药设立“内部创业机制”。它的核心是公司创造平台,然后由销售员工竞标上岗,在公司创造的销售平台上展开竞争。就这样,云南白药的销售局面瞬间刷新。

销售变革之后,企业内部改造紧随其后――建立公司管理人员的考评、激励等制度;完善公司架构,通过整合设立药材、药品、透皮、健康和海外事业部5部门;强化生产管理,推行ERP管理系统,将生产制造分成8个核算单元,进行精细化核算。

作为其中一个亮点,薪点工资制极富创造性。这一考核体系的核心,即用薪点将公司的每个岗位表现出来,不同岗位拥有不同的薪点。用薪点表示的岗位和岗位工资取代了云南白药之前采用的通行的国企年工资标准。这套制度的实施,洗刷掉了这家公司身上的老国企的暮气,让云南白药开始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2008年,云南白药营业收入57.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4.2%,实现利税9.4亿元,增长40.7%。而1999年,云南白药集团的营业收入仅为2.32亿元,净利润0.34亿元。10年,营业收入增长23.6倍!

技术创新再造“新白药”

云南白药集团党委书记戚太云有一句话,说得深刻:“老字号并不能成为可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灵丹,必须以全球资源应对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应对来自世界制药强国一流高科技产品的激烈竞争。”

而云南白药的产品竞争,是从一块小小的创可贴开始的。

通过市场调查,云南白药的技术研究团队发现,作为外伤治疗和快速止血产品,部分海外品牌创可贴正不断地挤占着云南白药外用散剂的市场。向对手学习做创可贴,云南白药困难重重。怎么办?

云南白药另辟蹊径,既然不具备材料学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那就用人所长,与在皮肤护理、技术绷带和黏性贴领域全球领先的德国拜耳斯道夫公司合作,委托拜耳斯道夫(常州)有限公司生产白药创可贴,在创可贴中加入云南白药,使云南白药在外伤治疗上的优势和拜耳斯道夫材料学的领先技术结合起来,加上使用美国3M公司先进的透皮材料,一块小小的创可贴凝聚了几大企业的高科技精华。

合作创造效益。云南白药创可贴问世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01年,云南白药创可贴的销售额仅为3000万元,去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亿余元。多年来,云南白药集团十分注重对产品的研发和投入。集团在云南白药研究院设立了“首席科学家制”,同时,用云南白药优势发展衍生产品的思路在该集团被放大。集团把产品的发展定为两个方面,一是云南白药自身的产品创新。从消费者需要出发,开发出白药胶囊、白药喷雾剂等产品,使主导产品不断丰富;二是以云南白药为母体,与其他材料学相结合进行创新,不断丰富二、三线产品。

从单一产品到系列品牌,从外伤科药到口腔、妇科和日化护理等领域,云南白药靠创新赢得了市场,百年老品牌的路越走越广。

2009年国企改革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