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功在千秋万代

2009-07-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通讯员 邵玮 我有话说

在人民海军序列里,有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不曾万里远航,却胸怀大海,心系潮落潮涨,熟知航道下每一处暗礁……他们就是光荣的新中国“海图人”――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的全体职工。

与新中国同龄的“海图人”已走过60年历程。从上海外滩到侯马大山深处再到天津塘沽,60年风雨兼程、历经艰辛,新中国“海图人”一路

拼搏,用青春、用汗水、用智慧,用一幅幅精确的海图,描绘出祖国的壮美海疆,捍卫着国家的海洋权益,铸就一个又一个辉煌。

白手起家

在旧中国,海图测绘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上海外滩的一幢老式楼房内,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海道测量局制图课宣布成立,专门负责海图出版工作。当时,他们接管了原国民党海道测量局,全部家当仅有几张比例尺很小、精确度极差的简易旧海图。

没有现成的数据资料,没有先进的制图工具,新中国“海图人”就凭借曲线笔等原始工具,废寝忘食地工作。这里不见风雨,但笔下万分之一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航海灾难。“海图人”绘制的每个点、每条线,用20倍放大镜都看不到任何毛边。近60年的工时统计表显示,他们年均集体加班12万小时,每人年均加班近400小时。

60年,弹指一挥间,解放一江山岛的枪炮声在耳边回响,战略导弹成功试射的轰鸣在内心激荡,海军舰艇首次环球航行凯旋的歌声在大洋上唱响,考察队员手中的五星红旗在南极迎风飘扬,联合军事演习的英雄勋章光芒四射……“海图人”以此而骄傲,以此而自豪,因为这里凝聚着他们无数个呕心沥血的杰作。

60年来,新中国“海图人”出版了数千幅航海图,覆盖中国全部海区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图行销全球;研制完成《中国海洋测绘数据库工程》等科研项目60余项,起草编制《海图图式》等国家和军用标准10多项。

抢占制高点

早在20世纪80年代,“海图人”就开始谋划数字海图。工程师王斌等5名青年科技人员组成“星火队”,开始研制数字海图。随着几万条程序从他们指尖输入计算机,中国数字海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变成现实:1988年将计算机技术成功引入海图编制;1990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数字海图生产研制实体;1994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批数字海图。

此后,“海图人”又相继突破不同比例尺海图无缝拼接等6大核心技术难题,取得4项世界独创成果。2002年,装载全球数字海图的“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圆满完成首次环球航行任务。在第21届世界制图大会上,国际海道测量组织主席安格利・萨诺先生盛赞中国海图出版事业取得的成就:“中国海洋测绘能力已经和世界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数字海图是继雷达导航、卫星定位和卫星通信之后,现代航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值此60周年之际,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喜获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国内唯一取得电子海图、电子航海书表出版权的出版社。

直面信息化海战

一场大规模海上实兵演练前夕,“海图人”接到一道紧急命令:立即制作《实兵演练专题海图》。闻令而动,“海图人”以最快速度收集预定海域水深、水质、地貌等相关数据,完成了海图编制任务。依托这幅海图,我潜艇水下设伏,出奇制胜。

发射水下运载火箭、编队环球航行、远赴亚丁湾护航……一切海上军事行动都必须有海图保障。“海图人”为历次海上军事行动准备的海图,是人民海军走向远海大洋的“通行证”,是未来信息化海战制胜的“金钥匙”。

试验表明,1毫伽的重力误差,足以导致弹道导弹偏离目标1公里。重力图、磁力图等海图的绘制关系重大。“海图人”绘制的重力海图,保障我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准确地飞向预定目标。“现代战争,并非在子弹、炮弹射出时才打响!”一位将军说:“从战争准备的层面来说,信息化海战在海图准备过程中就已经打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