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士特:辉煌背后的文化要诀

2009-07-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我有话说

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法士特集团宁肯砍掉所有三产,也依然坚持质量体系认证建设,给骨干技术人员发放特殊津贴。当时,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推出上述举措,只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坚持自主自立,挺起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民族脊梁。

13年后的今天,法士特的发展令世界为之震撼:员工人数仅从1999年的3000多人增加到8000多

人,在没有购并任何企业的前提下,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却增长了60多倍。

法士特集团董事长李大开很清楚: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华丽转身,“秘诀”在于不断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抓住机遇、抢先发展的品格。他表示,法士特要把这种创业和创新的文化延续下去。

不断改革的精神:创业文化的基石

法士特的前身是陕西汽车齿轮总厂,1985年为了给中国重汽集团斯太尔重卡项目配套,陕齿划归重汽管理,2000年,法士特所属的中国重汽集团解体,回到陕西的法士特带回了4亿元的债务。当时,和很多国有企业一样,法士特集团面临缺乏资金、冗员很多、设备老化、人心浮动的问题。在资金匮乏的形势下,2001年,法士特集团决定与湘火炬合资重组,由国营企业转身为民营资本占大头的多元化公司。

新公司成立以后,法士特随即进行了人事、分配、劳动三项制度改革,进入合资公司的2980名员工全部放弃国有身份,全员实行合同制,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业务重组和机构及人员重组,实现了企业科学规范管理,全面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只要有改革就会有阻力,面对这些阻力,我们不能绕开躲开。”李大开说。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企业做出砍掉三产的决定,子弟学校的老师听闻后想不通。李大开亲自做老师的思想工作,将学校划归另一家专业教育机构,企业负担减轻了,老师们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改观。

2005年9月28日,陕齿总厂整体改制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由工厂制变为公司制,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了符合市场机制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不服输的品格:创新文化的追求

前瞻性地把握市场变动,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是法士特集团能够实现辉煌业绩的又一个法宝。永不服输是李大开的个性,也是法士特集团的品格。李大开说:“我们宁愿自己淘汰自己,也决不让市场淘汰我们。”

20多年前,法士特引进了美国的双中间轴变速器制造技术,法士特人没有满足于此,法士特人深深地认识到,培育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传统企业提升技术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法士特重点在制造技术创新和科技自主创新上加大投入,先后累计投入技改研发资金20亿多元。如今,法士特整个生产制造流程均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设计,拥有国际先进的制造和高精度计量、检测设备。

企业机制创新和文化建设是硬件建设背后的力量,“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李大开坚定地认为。在当时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困难关头,法士特集团决定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内部津贴,其目的只有一个,就要靠技术人员搞研发和工艺改进,提升企业竞争力。

从2000年开始,法士特以平均每年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由一年5000台的产量做到2008年的46万多台,产值和销售收入也双双增至65亿元以上,2009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做百年企业是法士特集团的追求,目前,法士特正投资6亿元建国家级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进行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攻关,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

2009年国企改革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