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习基地建设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2009-08-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瞿祥华 邓云涛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体现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共同关注。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高校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

适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不足成就业制约因素之一

实习实践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多高校制定了相对系统、相互关联的实习计划,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利用节假日打工。比如英国规定大学四年的培养计划为三年制本科学位课程和一年时间的实习期,而且分类明晰的执业资格对学生的实习期限有着明确的要求,如律师、教师等不同职业对学生实习的具体要求差异很大。法国的大学教育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多数高校安排的实习课程为6个月,有的甚至达到9个月,同时与政府机关、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安排实习机会。在加拿大,“合作教育课程”是其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育课程”模式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就业的“直通车”。有统计表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的毕业生要高。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大包大揽,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而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和教学改革的不彻底,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时间相对减少。同时,高校现有的本科教学大纲(特别是通用专业)对实习内容的具体设置与各种职业资格的相关要求相距甚远,导致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明晰定位,就业竞争力较弱,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由此,出现了企业抱怨学生动手能力太差,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员工;而广大毕业生却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无法找到心仪工作的种种矛盾现象。

加强实践成高校教学必然选择

眼下,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规范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举措。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继续通过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合作,巩固、扩大和发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如东北大学为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难题,在东软集团投资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在充分学习之后,能有一年的实习时间。天津师范大学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进一步具体化,明确本科教育实践环节应当包括理工科实习基地建设和文科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任务,并鼓励高校与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建立实习基地;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了辐射全国的地质人才“摇篮”――北戴河和周口店实习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湖北三峡秭归实习基地。正是由于这些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得用人单位可以与高校学生零距离长时间接触,便于考察和了解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优势专长,招聘到更为适合的优秀人才,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高等院校则通过基地实习环节增进对社会、用人单位的了解,掌握其人才需求状况,从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专业设置、实验及考试诸环节上,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成果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模式。

实习基地是大学生就业抓手之一

以实习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关政府部门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当好向导、加强引导、注重疏导。设计者尤其要明确高等院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在基地实习中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利的关系,使学生基地实习工作高效运转,从而推动大学生稳定就业。

高等院校在选取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实习基地相关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和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增进了解,注意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实习工作中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更好地匹配起来,使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衔接起来。

用人单位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效益,要积极贯彻执行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为大学生实习就业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转变经营和管理理念,以增加就业的机会和岗位,服务和回报社会。而学生更要“走出去”积极投入到基地实习中去,在实习中增长才干,在锻炼中提高能力;要发挥好高等院校与用人单位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要准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培养职业兴趣,理性择业,要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自主创业。

重视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基地管理工作,必将有效地促进社会和学子之间的现实选择。形成就业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