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布鲁塞尔变奏曲

2009-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何农 我有话说

法国的影响

法国文化对比利时的影响至深至远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这个“南方的伟大邻居”,是比利时独立后第一个在布鲁塞尔建立使馆的国家,法语是比利时的官方语言之一。其实,1830年独立之初、随着君主制的建立,法语就被宣布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但弗拉芒地区的比利时人拒不接

受法语。1865年,第一个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出生在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二世即位。在这个“比利时人自己的国王”统治期内,弗拉芒语成为与法语平等地位的官方语言。

至于日常生活中的“法国味道”,当然就更处处可见了,虽然比利时王室不是法国王室的亲戚,利奥波德一世是德国人。法国王室早已被200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赶下了政治舞台,家族中的一部分人还身首异处。看看周围这些欧洲王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英国等)、甚至大公国(卢森堡)统治者后代的命运,真应该慨叹“识时务者为俊杰”。识了时务,这些王国的皇亲国戚们才享有声色犬马、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国际威望。有的(如比利时国王)还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象征和重要依赖。不识时务者,如法国王室,早已彻底离开了政治舞台,靠自食其力为生。

比利时人也调侃比法关系。说以前是“巴黎一下雨,布鲁塞尔就阴天!”说的是法国的一举一动对比利时来说至关重要。自从欧盟、北约把总部设在了布鲁塞尔以后,比利时人终于扬眉吐气了:“现在变了!现在是布鲁塞尔一下雨,巴黎就得阴天!”

问题是,布鲁塞尔经常下雨。而巴黎,阴天的天数,比布鲁塞尔下雨的天数少得多。要是这个谚语成立的话,巴黎人可就惨了!

气候是比利时人的软肋,一提这事,他们就气短。“比利时人都生活在屋里。”这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无奈自嘲。不是他们不想生活在外边,只是外边总在下雨,或者,将要下雨。阴沉沉的天空,就像那个撒尿小男童一样,是比利时的象征。

但布鲁塞尔也有巴黎比不上的地方,譬如,绿地面积。据说,布鲁塞尔是全世界大都市中绿地面积比例最大的城市。布鲁塞尔人这样说:巴黎不就是城市边上有一个布罗涅森林和一个凡塞纳森林,巴黎人周末趋之若鹜吗?告诉你,布鲁塞尔整个儿就是个大公园,到处都是绿草如茵!

的确,从地图上看,布鲁塞尔星星点点的绿地随处可见,自然环境可谓不错。记者刚到任那天早晨,驱车赴城里的路上,竟然看到成群的鸭子正在摇摇摆摆地过马路!后来,在公园里、草地上、树林中,经常可见各种野生小动物,松鼠、野兔、天鹅、野鸭,有一次还看到过一只狐狸!

文明的杂陈与无奈

是欧盟、北约,使布鲁塞尔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如果没有这两个国际组织以及后来随风而至的其他各种组织,布鲁塞尔,恐怕真的就像是高傲的巴黎人说的:“那就是农村!”可是,厌倦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人们,所向往的不就是田园风光、鸟鸣蝉唱的农村吗?一个在欧盟工作的荷兰朋友说,欧洲联合好!布鲁塞尔好!他小时候在荷兰,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橄榄油。那南欧产的玩意儿,我们哪儿见过?现在呢,生活中已经离不开!

也许有人说,这不一定是欧洲联合带来的。恐怕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没有欧盟,荷兰人一样能吃上南欧的橄榄油,只要有需求。只不过,需要多付点关税。但是,如果没有欧盟,绝不会有今日的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的餐馆服务给记者的印象一直不好。多年以前,曾经在布鲁塞尔有名的“海鲜一条街”上当受骗。当时一个在餐馆门口帮助拉客的“托儿”,热情洋溢地让我点一道菜,说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便宜,我担心那不是一道完整的菜,可能会吃不饱。她信誓旦旦地保证没问题。结果当然是我根本没吃饱,后来又去了一家快餐店弄个汉堡什么的才解决问题。不是记者饭量大,而是那根本就是半个菜,甚至半个菜都不到。好比你进了一家中餐馆,服务员推荐让你点了一个“泡菜”,说那就能吃饱,而同时你付的可是一只烤鸭的价钱。除了我这样的“老外”,任何当地人都不可能把那当做一道菜。我记得连服务员都对那个“托儿”的行为感到不齿,他们俩好像还争辩了几句。

前不久,记者再次在布鲁塞尔的西餐馆中被“宰”。当时我要点半瓶酒,酒单上不同酒的价格都差不多。那满头白发的老服务生,也是热情洋溢地推荐我来个整瓶的另外一种酒。我看那些整瓶的酒价也都差不多,但没有他推荐的这瓶,估计应该都类似吧?错就错在我太相信他那满头白发了,没问他“这”瓶酒的价钱!结账时才发现,这瓶酒的价格足够买酒单上绝大部分品种的两瓶!更可气的是,来送账单的年轻黑人服务生,面对我的疑惑,还说:“是他推荐的。不是我推荐的!”可见,他们这么“联合作案”,绝非第一次!相信也不是最后一次!

后来,一个熟悉这里情况的朋友说,反正看你是外国人,很可能这辈子就来这儿一回,那就结账时狠宰一刀。也许,由于这里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决定了某些商家不指望“回头客”的经营理念,但即使不指望回头客,基本的“商德”还得有吧。

在布鲁塞尔办理有关外国人事宜的行政手续之繁杂、变化多样、漫无章法,更是令这里的每一个驻外人员头疼。整个布鲁塞尔市为本国人和外国人的机动车过户、上牌照等手续的大厅,就有一百多平方米!天天人满为患,排队两三个小时是绝对躲不过去的事。记者为办手续硬着头皮去过几次,每次都看到有人和柜台里的人发生言语冲突。――我相信大家都理解要求手续完整是为了你好,可谁也不喜欢着急上火地排了两、三个小时队,结果只等到一句话:“您还差什么什么材料,请补充好了再来!”“那下次能不能不排队了?”“不行!您还得拿号、等着叫号!”

处于盎格鲁-萨克森文化和拉丁文化交汇处的比利时,如果有前者的严谨、认真加上励精图治,后者的灵动、宽容加上多样文化,融会南北贯通东西,那最好不过。但如果有了前者的刻板、实用主义加上严刑峻法,后者的懒散、机会主义加上不负责任,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作为一个城市,布鲁塞尔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巨大。也许,会越来越大。虽是弹丸之地,但这个欧洲“老大陆”上最具国际色彩的城市,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却作用独特,在各国政治家们纵横捭阖的棋盘上却鲜亮照人。这是一个以谈判、交涉,斡旋、沟通,密谋、刺探,讨价还价和威逼利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胡萝卜加大棒……等建立起来的当代国际关系“中枢”之一。那一幢幢外表简单、几乎整齐划一的办公大楼里,每天上演的,都是以国家、国际组织为单位的爱恨情仇;每一扇紧闭的窗户后面,听到看到的都是国际风云人物的过关斩将或败走麦城。

雨中的布鲁塞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