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绘出草原教育新图景

2009-08-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郭扶庚 我有话说

8月,草原最美好的季节,乌兰察布市别样火热。几件与教育有关的喜事,给这里的人们添了几分欢乐――

教师节前夕,新设立的“北京师范大学乌兰察布集宁附属中学”即将正式挂牌开学;“集宁师范学院”这块崭新的校牌将取代沿袭了半个世纪的“集宁师专”;在市民族艺术学校,一批新毕业的学员已收到来自全国文艺演出

团体的邀请,插上民族艺术的翅膀振翅而飞……

欣欣向荣的教育发展图景,使这块蒙古高原上距北京最近的热土生机勃发。“生机来自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来自教育布局的调整,来自与内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功对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教授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两年里,他挂职在乌兰察布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岗位上谋篇布局,大力促成了这些变化的显现。

用优质教育资源留住中小学生

一幢挺拔雄伟的新教学楼矗立在眼前,即将开门迎接学生。在它周围,体育馆、图书馆、宿舍区等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这就是规划占地240亩的北京师范大学乌兰察布集宁附属中学校区。据介绍,学校将开设80个教学班,吸纳在校生4000人左右。届时,集宁区现有各完全中学的高中生将全部转入附中就读,享受从北师大引进的先进理念、科学管理、优质师资。

集中优势资源,科学规划布局,这是当地政府对全区学校布局的又一次重大整合。

“北师大附中走进我们这个边远的小城市,使我们有能力把优秀学生留下来读书了!”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顺介绍,“点多、面广、布局分散”,这是对乌兰察布原来学校布局的形象概括。过去,全市共有3000多个教学点,其中师生总数不足10人的达1009个。去年,市委市政府将其撤并调整到190多个,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优质师资依然匮乏,不少学生远赴周边的包头、赤峰等地求学。王炳林来到乌兰察布后,敏锐地看到了问题所在,主动提出要争取北师大的对口支援,合作建设属于乌兰察布的高水平高中。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这一梦想很快成为现实。

随着附中的建立,乌兰察布市多所学校成为北师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师生们纷纷来此义务支教。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王炳林还多方联系,请来了北师大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为当地骨干教师作了多次大规模培训。他们带来了知识和技能,也带来了图书、电脑、教学用具,捐赠给这里的孩子们。

在一系列努力下,乌兰察布的教学质量正稳步提升。今年,全市两万余名高考生中13262名达到了录取线,升学率达48.5%,比去年增长了近10%。

让农牧民拥有自己的大学

站在集宁师范学院齐整美观的新校区门前,学院书记高云峰心中颇多感慨。

在不久之前,这里还挂着“集宁师范专科学校”的牌子。几十年来,乌兰察布这个内蒙古的人口大市、农牧业大市,却是全自治区唯一没有本科院校的地区。而现在,昔日师专升格为本科学院,第一批800名大学本科生即将带着求学梦想从全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汇聚而来。

“集宁师专晋升本科院校,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市基础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培养地方急用人才的迫切要求。”王炳林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宁师专的发展,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划拨土地支持学校建设新校区。而学校的自身改革也取得很大成效,筹备升本的过程中,师专还在王炳林的推动下于去年教师节举行了五十周年校庆,增强了学校的美誉度。

和集宁师专同时“升格”的还有原乌兰察布市卫生学校。这所同样有着50年历史的学校,现在已更名为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世代居住于这片土地的农牧民子女有了自己的大学,更多的新时代人才将从其中走来。

职业教育、艺术教育花开草原

夜幕降临,一股股人流汇聚起来,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地往同一个目的地――市影剧院涌去。在这里,“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学员汇报演出”的最后一场就要开始了。舞台上,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门楼调、东路二人台、诙谐生动的特色“呱嘴”、优美动人的歌曲联唱……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引得台下掌声如潮。

武利平是乌兰察布草原上走出去的曲艺人才,已经成了全国观众喜爱的明星。市民族艺术学校聘请他做名誉校长和艺术指导,开班培养青少年文艺人才。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办了“乌兰牧骑培训基地”、“乌兰察布国际马头琴艺术学校”,并设有声乐、舞蹈、戏曲等八大学科5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对这所学校,王炳林特别关切,因为在他看来,这里涌动着草原民族文化的血液。2007年11月,该校被评为自治区重点职业中专,一年后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

“整合中等教育资源、建立乌兰察布职业教育园区,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有了质的飞跃,这是王炳林副市长大力推动的结果。”乌兰察布教育局领导如是说。突出的表现是,乌兰察布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生们甫一毕业,就成了“香饽饽”。艺术教育、职业教育这两朵奇葩盛放草原,映红了草原儿女美好的明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