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培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

2009-08-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戴海东 本报记者 陆健 我有话说

温州民营经济名闻遐迩,轻工产业发达,但其经济发展又存在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档次不高等问题。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温州大学如何在破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中有所作为呢?校长蔡袁强直言不讳地指出,温州的特色经济需要高校走特色办学之路。紧密结合温州经济社会建设,温大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大力培养

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蔡袁强说,通过办学思想大讨论,学校确定了遵循“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强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包含几方面含义:从人才类型上,定位于高级技术应用型或工程应用型人才,尤其突出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服务面上,确定为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产学结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把即兴式服务与引领式服务结合起来;从人才培养规格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使培养的人才在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

围绕上述目标,学校对课程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一系列要求:课程目标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课程内容要适应和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课程组织机构要适应经济社会结构并起引领作用。从2008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工作,各专业纷纷邀请兄弟院校教授、企业界代表、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等有关专家,通过讨论与论证,大家形成共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不能照搬研究型大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必须融入地方元素,突出动手能力:一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能够体现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模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过程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一方面根据自身和社会需求的情况,从本科教育的规律出发,强调不断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更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密切追踪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注意不断把科研成果、教研成果及时转换为教学内容,大力倡导研究型教学;另一方面结合地方性高校的实际,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尽量减少一般性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加与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开设一些有特色的、引领性的课程,努力增加与生产、社会实践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所占课程数量的比例,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研究。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扩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使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比如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强调增加能够适应与引领温州集群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课程;在理工类专业中,鼓励结合温州地方实际,开设特色课程,以便大量培养诸如化工、皮革、软地基环境下土木工程等设计与研发人才;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我们强调应根据温州地区缺乏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类人才情况,突出培养此类设计研发型人才的紧迫性等。

根据产业与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

“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必须保持特色,扬长避短,凝练学科专业方向,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特’字文章,只有‘特’才能‘优’。”蔡袁强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保证优势学科研究方向和专业建设在区域和国内的领先性,并将这种优势转化在本科专业建设上,使特色专业更“特”、优势专业更“优”,以此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是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实行专业建设的优胜劣汰制度。学校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每个专业确定具体的建设目标、规划和措施,并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对不同水平专业采取不同的政策。如对于一些普通专业,通过建设与改造使之成为富有地方元素的特色专业;对建设不力而办学质量难以保证的现有专业,限期整顿改进或减少招生量,而对办学效益好、培养质量高的专业,从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办学条件差、学生就业困难、专业评估成绩差的专业,将停止该专业招生。同时严格新专业增设管理,适应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特点,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或在专业内部设置特定的专业方向,专门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努力建立一种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专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动态地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是加大专业整合、改造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学校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充分考虑浙江省和温州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根据地方人才市场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学科相近与专业大类组合为依据,采取整合、改造、提升和保护相结合的办法,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比如近年来,我们增设了与温州经济密切联系的市场营销、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机械与自动化等工经管类专业,大量培养各种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学校还针对温州电子电器行业蓬勃发展的实际,鼓励有关学院进行学科整合,依托优势学科,联合申报浙江省电子电器创新科技平台,并以此为契机申报电子电器类专业,为温州中小企业培养电子电器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

三是学校鼓励设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实行开门办学。学校邀请包括地方企业家、政府部门和行业的知名人士在内的专家团队组成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出谋划策,这不仅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密切结合社会需求,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通过几年努力,温大已进一步拓展了专业建设的发展空间,目前已建成2个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4个温州市重点建设专业。

科研与学科专业结合,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产学研结合为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学生一方面可以熟悉本地企业的生产流程,掌握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在所研究的创新项目中,直接了解到企业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学科前沿。蔡袁强说,“产学研结合一方面需要学校内部有充满活力的科技新团队和合理的科技创新机制,有一个良好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一个互动机制,根据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共同关心的‘兴奋点’”。

温大坚持面向温州经济格局,为地方服务。如借助温州发达的中小民营企业,注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积极从行业中汲取养分,密切关注地方行业的发展动向,始终了解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加强与行业部门的深度合作,把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与行业发展的兴奋点结合起来,使学校教学科研更接近于生产实际。学校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目标定位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切实联系教学实践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发展,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瞄准电器、皮革、化工和材料等学科的研究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建设,促进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学术骨干积极参与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革新,利用科研设备优势为地方提供技术服务,主要技术成果直接推广和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等多种形式,促使学校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完善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三是通过实施“双百”人才联动计划,鼓励教授、专家和科研人员“走出去”,一方面使学校形成了一支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较强设计研发能力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与能力的设计研发型毕业生。这些人才的快速成长,无疑会大大促进地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由于学校的学科研究方向明确、稳定,尤其在应用研究上颇具特色,因此对浙江省和温州地区化学化工、电子电器、皮革、制笔、新材料、服装、制鞋等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已形成了有机合成化学、电器电子、绿色皮革化学品、纳米材料与化学、功能超分子化学、无机功能材料等多个创新研究团队,其中,皮革团队是国内皮革界三大主要的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学科点拥有“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温州市皮革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和“温州市制笔行业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有机化学与皮革化工”学科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跻身于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行列,成为解决我省乃至全国皮革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的中坚力量。有机化学、文艺学、民俗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材料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