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永远的怀念

2009-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京 欧阳中石 我有话说

老伴儿张?京和我,都在1942年毕业于济南制锦市街小学。我俩虽不同班,但同一年级,所以,教我们的老师都是共同的。我们不时回忆着、叨念着,一同重温着小时候在老师的抚慰下成长的点点滴滴,重温着那亲切温馨的感受。

老师们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位,一位是李介卿老师,一

位是谢郁馥老师。

李老师是老伴儿的级任老师,?的年纪比较大一些,看起来,?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虽然?和蔼可亲,但学生们却不好意思同?嬉笑。

记得当时学校里举办了一次学生作业的展览,我的“美术”作品是画了一张红梅。展览将结束时,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很喜欢我画的红梅,问我能不能送给?。我简直有点“受宠若惊”,老师竞看上了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感到十分荣幸。?要我题上“上款”。我怎么懂得什么是“上款”?!?教我要题上“请老师怎样怎样”,要我先写个样子。我写了一行“请老师指教”。?教我要分开写,先写一个“请”字,然后另起一行,在提高一个字的地方写“老师”,这叫“抬头”,以表示尊重。“请”是你“请”,应该低一些;“老师”的称呼要“抬头”;“指教”两个字,是在一般情况下平辈人之间的说法,面对自己的“业师”,就显得太轻了,如果用“教正”就好了。通过介卿老师耳提面命,掰开揉碎地这样一讲,我开始懂得了在“进退”之间是大有讲究的,也懂得了在“待人接物”中的“分寸”。

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与往日不同,家家门口都插上了“五色旗”。我和同学们问李老师,只见?面容很是沮丧,叹了口气说:“不是×××要来济南吗!”然后又深深透了口气,喃喃地嘟囔着: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汉奸”嘛。一时之间,大家的心情都低沉了下来,谁都没再说什么,但心里都经受了一次“亡国奴”的压抑,也更接受了一次“爱国”的教育。从此之后,介卿老师在我们心中高大庄严了起来。李老师话语不多,而我们感受到的教育却至深至远。至今已近七十年了,一想到这里,我们仍无不肃然起敬……

谢郁馥老师是我们心目中的慈祥可亲、像妈妈一相的老师,大家围绕在她周围,听她慢条斯理地讲课、讲故事、教唱歌。觉得亲切,又觉得温馨。即使受到责备,也都觉得从心眼儿里感到幸福。

在老伴儿上三年级时,谢老师是级任老师,她又同时教音乐课,当我们上六年级时,她就同是我们的音乐老师了。?京同她在一起的时间长,显得更亲。

记得?京上三年级的语文课时,老师让大家“听写”50个字,按规定,错一个字,扣2分,打一板。等到老师判完之后,把本子发还给学生核对,确实无误了,这时有错的学生该受惩罚了。老师手拿戒尺,平和地走过每一个学生的位子,有错的学生就自觉地站起来,自己报出错了几个字,同时把手伸出来,接受责打。有一次,?京把“列”写成了“例”,只好照章办事。老师走到她跟前,和蔼地说:“你可不应该啊!”边说边将板子举了起来,又很慢很轻地落了下来,只轻轻又轻轻地沾一沾手,一点儿也不疼。作为受责打的学生?京,却感到老师打的很重很重,她打到了学生的心里,?京愧疚不已,她记住了,永远也忘不了了。从此,她更加用心学习,再也没有错写错用过“列”和“例”。这一辈子可把它记清楚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打板子是教师教育学生时用的一种手段,合理合法。但是学生在谢老师那儿,不是怕疼,不是怕受责,而是得到了“自责”,得到了被“疼爱的感动”。所以,老师那慈祥可亲的音容,一直温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回到老家,经老同学引领,我们见到了离别四十多年的谢老师。她见到我们,最初有点儿恍惚,等渐渐回忆起来了,她一把把?京拉到身边,嚅嚅地说:“中石是大学问家,咱先不管他。”接着搂着?京说,“?小学毕业时留给我的照片,我找出来给您看!”说着,便在抽屉里翻腾起来。一会儿,在一大堆学生的照片中,把?京的照片拿出来给大家看,令所有在座的同学感到愕然。她老人家对我们的印象多深呀!多少年来,我们不在她身边,离开她有多么远呀,时间有多么长呀,可在她的心里,却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搂抱得那么紧!这时,她又打开衣柜,抽屉一拉,哪有什么衣服啊,里面都是许多年来,一批批学生在离开她时赠送的纪念品――小孩儿玩意儿。木制的、琉璃的……这么多呀!这是老师教书生涯的积累,老师在时刻记挂着这一批批的小淘气儿。这时候,我们真是百感交集,真真是热泪盈眶,良久良久……我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师啊!

对老师从思想上、感情上,有说不尽的爱,说不尽的感激和怀念,尽管?们已长眠于地下。我们忘不了,时刻不忘,令人难忘。巧的是,我们长大也当了老师。由于忘不了恩师,所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时刻忘不了恩师的教导,对做教师工作充满了信心,尽到了我们的所能。如果说我们也有一点点成绩的话,都应该归功于老师,也是我们对恩师的深情缅怀!

欧阳中石,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在逻辑、音韵、戏剧、书法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书法以东晋书风为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主编、参编及主要著述有《中国逻辑史》(部分)、《中国逻辑思想史》(部分)、《书法与中国文化》、《艺术概论》、《中国书法史鉴》、《章草便检》等。

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

学建校于1905年,毗邻风景秀丽的大明湖、五龙潭。一个世纪以来,在接受泉水惠泽的同时,更以百年的积淀孕育着一代代的人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著名女播音员沈力女士,都是制锦学子中的优秀代表。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的制锦市街小学从硬件设施配备到师资力量投入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学校现拥有教师104人,学生1758人,分设33个教学班。学校秉承“求真”的精神,致力于为全体师生搭建成功发展的平台。

欧阳中石近影

一批批学生在离开她时赠送的纪念品――小孩儿玩意儿。木制的、琉璃的……这么多呀!这是老师教书生涯的积累,老师在时刻记挂着这一批批的小淘气儿。  

母校回望

柳袁照《是园林,更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2009年8月4日    4版

王义遒《短暂而深刻的历练》

………………2009 年7月30日  6版

陈忠实《难忘一渠清流》

…………………2009年7月2日2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