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沉疴大声说“不”

2009-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唐湘岳 龙军 我有话说

图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出版的《湖湘文库》部分著作。

8月12日上午,长沙市袁家岭新华书店里,一本《世界是平的》吸引了记者目光。这是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引进的名作,问世三

年已创下百万册的销售纪录。

“《世界是平的》,我们湖南出版业的改革之路却是‘不平’的。”拿起这本书,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百感交集。

书“湘”遍天下。今天,出版已成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近十年来的体制改革使它逐步发展壮大,其改制经验为全国所瞩目。成功离不开出版湘军的拼搏,在每一次改革的突破期,他们都率先而动,对长期积累的机制体制沉疴大声说“不”。

不留后路抓改制,不背包袱促发展,不存幻想改业态,正是这种敢于直面不足、不断破旧立新的“三不精神”,使敢为人先的出版湘军闯出一片新天地。

不留后路抓改制

只有八个月,却要走完别人几年走过的路

在湖南出版集团内部,只要提起“那八个月”,大家都会会心一笑。

那是人人超负荷运转的八个月,也是成绩骄人的八个月―――2008年3月,集团开始筹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整体改制上市做准备。这在全国出版界堪称领先之举。

“拿到集团制定的时间表,我们倒吸一口气―――从3月到10月,只有八个月,却要走完别人几年走过的路!”中南传媒副总经理高军感慨万千。

但,高军明白,他没有后路可退,集团更没留任何后路。“出版业已进入资本竞争时代,不改制,迎接我们的只有被重组淘汰的厄运。因此,我们主动断掉退路,背水一战。”

就这样,湖南出版业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改革。

时间回溯至2000年6月,湖南出版业首轮体制改革启动,整合了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旗下十多家出版社、杂志社的湖南出版集团全新亮相;2004年9月,第二轮改革再掀浪潮,集团彻底转制为国有企业,并更名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构建起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

两轮改革,两次飞跃。截至2007年底,集团已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

然而,制约发展的瓶颈也悄然出现了。

“湖南的经济、人口等条件都不是最具优势的,在传统体制下对潜能的挖掘已接近极限。怎么做大做强?光改变机制已经不够了,必须破釜沉舟、创新体制。”龚曙光的话很快成为集团共识―――转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然选择。

于是,土地变性、清产核资、资产剥离……集团上下高速运转,数十项工作一起上马。终于,中南传媒如期成立。很快,梧桐引得凤凰来―――2009年7月,湖南红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南传媒,使中南传媒完成了多元产权结构改造。

改制的推动效应很快显现。2008年,集团销售收入、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冲高,利润同比增长144%。

不背包袱促发展

不背包袱轻装前进,也不把包袱扔给社会

“背了几十年的包袱终于卸掉了!”湖南出版人说,他们的改革要感谢好环境――是国家文化企业改制政策的落实,使集团卸掉历史包袱,轻装前进。

集团“扔包袱”的行动可谓大刀阔斧――对阻碍发展的2.03亿不良资产一律清查核销;与主业无关的辅业资产全部剥离,各出版社等原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一律注销;为提高员工福利而设的附属公司一律关停……

就在前进的步履日益轻快之时,一个问题产生了――随着集团原有格局的打破,需重新安置人员达7031名之多。

“坚决不把员工一推了之!”集团党委副书记胡建勇说,“每个职工都是集团的财富,处理不好安置问题,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无异于改革发展的又一个包袱。我们不能只求发展,却把包袱扔给社会。”

在胡建勇案头,记者看到一本厚厚的手册。翻开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各项规定、集团关于人员安置的保障措施,悉数包罗。胡建勇介绍,这是集团为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编制的“安民手册”,已发放到相关员工手中。

与共和国同龄的湖南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是由全省原101家新华书店整合而来,拥有上万名员工,面临的人员安置问题最为突出。公司人力资源部肖建新记得,集团为此展开调研,大大小小的座谈、宣讲不下20次,上门单独交流的更是不计其数。

一面晓之以理,一面解决问题。集团专门制定措施,或给予经济补贴,或转岗续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老人、中人、新人”的利益。

其实,给员工们吃下定心丸的,除了保障措施,更有改制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优秀记者月薪高于报社领导,没有学历的农民杨国炜成为红网副总编辑,工人黄步高走上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总经理岗位……这样的事例,在集团已不鲜见。你有多大能量,就给你多大平台;你创造多少价值,就给你多少回报,良好的竞争氛围下,员工的潜能被成功激活。

不存幻想变业态

“企业发展并非‘一股就灵’,对此我们不存任何幻想”

中南传媒的成立,让员工们多少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口气很快又被自觉地提了起来。“改革是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发展并非‘一股就灵’,对此我们不存任何幻想。”龚曙光说。

改制上市是手段,企业业态改造、持续增长才是根本。过去十年,集团不断拓展新业态,除了图书出版及相关的印刷、发行之外,还拥有湖南第一报《潇湘晨报》、第一刊《晨报周刊》、第一网《红网》,以及手机报、地产……一个“多介质、全流程、立体化”的产业体系逐渐形成。

在集团大楼电梯旁,记者看到了一个由上下两块显示屏组成的媒介系统,直接依托互联网滚动播出新闻,并提供天气资讯、政务信息等自助查询。这是集团最新拓展的又一媒介――红网框架传媒,目前已在长沙市各政府机关及写字楼内生根开花。

类似的“新动作”还有很多。最令人注意的,当属龚曙光提出的新理念:“我们可能会摒弃‘15亿人都是我们读者’的奢侈愿景,着眼特定读者提供特需的媒体组合。”

例如,针对全国城市人群,推广《晨报周刊》;针对老年受众,创办《快乐老人报》,并带动多介质传媒产品集群,快乐老人购物、快乐老年公寓等都包含其中;针对少儿读者,一份与宏梦卡通强强联手打造的动漫杂志《虹猫蓝兔》将于9月创刊,试刊期订量已跃上35万份……

而对图书这一核心业务,集团更有着一贯的执著。“在浏览的时代,我们提供阅读”,2009年4月济南书博会上,集团的口号烙进爱书人心里,阐释着出版湘军对思想与品质的追求。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2005年起,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科普图书、岳麓书社的古典名著、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音乐图书在全国细分图书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此外,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等也在读者群中有着巨大影响。

近年来,集团“提供阅读”的步子迈到了海外。2006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湖南文艺出版社与德国塑特音乐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世界50部经典管弦乐作品》,成为近年来中国最大的图书国际合作项目;次年在法兰克福,集团推出的《吴冠中全集》、《青瓷》等图书广受欢迎。集团还与韩国阿里泉出版社共同推出了《恰同学少年》、《爱城》等项目,随后并购阿里泉出版社,只待集团上市后正式运作。

就在几天的采访结束时,两条喜讯传到了出版湘军营中――8月14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58家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受到表彰,集团的名字赫然在列;新闻出版总署首次开展的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中,集团下属的5家出版社进入一级“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名单。

“成绩和挑战都是动力源。出版湘军会保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作风,继续在改革路上打头阵!”龚曙光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