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人文化大学体育

2009-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刚 我有话说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存在学生体育兴趣不足的现象。许多高校体育运动只在少部分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中自觉进行,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修学仅以修满体育

学分为目标,或者将体育课看成繁重的文化课学习的一个喘息机会,体育运动没有成为高校学生的自觉行为。因此,推进大学体育的人文化改革是实现大学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树立人文体育观

推进大学体育人文化改革的根本之策是树立人文体育观,进而在人文体育的思想意识之下,以人为本,推进改革。人文体育是相对生物体育而言的,把体育教育的注意力从生物性的身体锻炼转向了人文教育与身体锻炼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人文体育观就是以人文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观念,事实上它与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体的,它要求对体育的认识要倾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文化与机体锻炼的结合中实现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人文体育观强调对人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倡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身体活动乐趣,并且逐步培养起学生强烈的生存意识、积极的参与精神、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健康的竞争心理。而大学中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就是想法设法对学生加以体育锻炼,让学生“身体”“动”起来,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不仅刻板而且背离人性化,如果大学体育教育不贯彻人文知识教育,只注重运动技术、身体素质的加强,是不可能使学生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是与当今大学体育教育的宗旨不协调的,也无益于学生健康。因此,树立人文体育观是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根本之策。

在逐步淡化生物体育观、树立人文体育观的基础上,推进大学体育人文化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这里所说的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是指在人文体育观的照应下建构起的,适应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别于以体能锻炼和体育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课程的新课程体系。“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首先对课程内容发出了改革呼声。以往多数大学的体育课程只有体育项目课程,以向学生教授一定的体育技能为内容。但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挑战,人文体育的表现之一就是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人文体育观也要求体育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地融入文化知识,对体育赋之以文化底蕴,所以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是必须的。具体来说,体育课程的设置要具有多样性、文化性,就是要在开设尽量多的体育项目实践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开设体育文化课,例如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学,或者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养生体育、医疗体育等体育保健课程。这对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长久的兴趣有显著作用。

课程内容层级分布

新的体育课程体系要求紧紧结合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缺乏体育热情的状态,有步骤地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文化涵养,所以将有限的课程内容进行层级分步设置是新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构建这样的具有层级分布的新课程体系有多种方法,比较科学和方便的是随年级分层,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特点安排相应的课程内容。一年级学生迈出中学应试学习的紧张生活,体育对他们来说略显生疏,兴趣不高是可以理解的,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应做好中学体育与大学体育的衔接,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以体育保健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以体育文化课积累起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文化底蕴;二年级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自主学习的氛围,精神相对轻松,这时的课程设置应着重教授具体的体育项目技能,让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渐渐提升学生运动的热情;三、四年级学生的学分任务相对较少,学生忙着找工作或者考研等等,即将离开学校,这时大学体育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做好大学体育与自觉锻炼的衔接,所以,课程内容设置应尽量多样化,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包括体能常规锻炼的、体育竞技项目的、养生的、保健的、功能性的、休闲的等等。这样的层级分布对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文化底蕴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学生离校后终身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大学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是这一新体育课程体系的科学之所在。由于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和体育课程内容的层级分布,要取得良好的体育教育效果与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分不开,所以,这里谈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与课程内容的层级分布分不开。总的来说,教师挂牌授课、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总要求。一年级学生习惯于中学时代带有应试教育性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一年级体育基础知识的教育可以采取大班与小班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二年级学生是具体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应该采取小班教学、挂牌授课的形式,以利于教师教授技能;三、四年级学生课程选择更加自由,应该采取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在俱乐部开放的时间里,学生通过考勤机自由选择项目和课堂,这样帮助学生逐渐过渡到自我锻炼的自觉,养成自我调节、自我安排习惯。因此,大学体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通过转换教学组织形式,运动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内在需求,大学体育也就实现了持续发展。

另外,采用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要求摒弃教师绝对主导的旧模式,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大学体育不仅让学生锻炼起来,身体强健起来,而且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为完成培养身心健康、素质全面人才的大学使命推波助澜,这正是体育人文化改革的题中之义。总之,在树立人文体育观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是推进大学体育人文化改革,实现大学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体育教研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