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果树效应

2009-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贵术中 我有话说

8月15日晚,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广场的简易舞台上,一位中年汉子打着渔鼓,即兴演唱,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唱今天的幸福生活,赢得了台下观众齐声喝彩。这是“张家界激情文化广场”社区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中的精彩一幕。

张家界市永定区委书记刘泽友告诉记者,永定区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载体,把群众文化

生活与旅游经济对接起来,使这一方文化市场风生水起,群众文化工作和旅游经济相互支撑、共同发展。永定区文化馆和基层文化部门以及民间艺人,就像一棵果树,团结、协作、奉献,为永定区文化的繁荣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挺直腰杆

永定区文化馆曾一度失去馆舍,还背负200多万元债务,内外交困,人心涣散。2003年,新上任的班子成员,决心把开展活动作为突破口,重塑形象,提振信心。

其时,市委、市政府调整了工作重心,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永定区,房地产也随之身价上扬。部分群众受利益驱使,大肆无证建房,乱占滥建之风迅速弥漫开来。一时间,控违拆违成了永定区的中心工作。永定区文化馆一班人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他们组织创作人员,创作了以宣传控违拆违为主题的小戏、小品、快板、三棒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作品。在编导这些节目时,他们发现爱好文艺活动的群众中,有人就是违章建筑的户主,便有意识地安排这些人去表演节目。有一位大嫂,参加了快板《控违拆违势在必行》的表演。回到家里,她向丈夫说起了违章建筑的危害。第二天,夫妻就主动拆除了家里的违章建筑。

活动的成功开展,扩大了永定区文化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全体工作人员找到了自信,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此后的工作中,他们和企业联手,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就这样集腋成裘,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并且有了数目不菲的存款。他们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一幢建筑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拥有了3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

2008年,永定区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一级文化馆。

推陈出新

2008年,永定区委作出决定,把“元宵灯会”和“六月六”土家族民俗文化节,确定为致力打造和经营的两个旅游文化品牌。这个决定的形成,永定区文化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元宵灯会”和“六月六”土家族民俗文化节,都是永定区的传统节日。永定区文化馆对这两个节日,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大型灯展、灯谜和民间文艺表演融进“元宵灯会”,把泼水龙习俗等汇入“六月六”土家族民俗文化节。

2005年,永定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在尹家溪镇莫家岗村采风时发现,这里保存着一种古老的求雨习俗:每逢天旱时,乡亲们舞着草龙从每家每户门前经过,每家每户都会给草龙泼水,祈求天降甘霖,五谷丰收。此时的张家界市,早已名噪世界,开始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正需要民俗文化作为支撑。他们抓住这个时机,把这种求雨习俗命名为泼水龙习俗,决心将其推向旅游市场。这年的“五一”黄金周,他们组织的8支泼水龙习俗表演队伍,首次向广大群众和中外游客亮相。大家被这种表演的新奇和刺激所吸引,纷纷参与泼水,场面壮观。

泼水龙习俗表演初战告捷,但不尽人意。永定区文化馆及时召开“诸葛亮”会,大家达成共识,单纯表演泼水龙习俗显得有些单调,而“六月六”祭祀活动也很单一,何不尝试把二者整合起来?

2009年6月上旬,永定区文化馆经过几年精心打造的“六月六”土家族民俗文化节,揭开了神秘的面纱。100人举起的龙凤旗迎风摇曳,100个戴着面具的人跳起了傩面舞,100位身穿稻草或树叶扎成的服装的男男女女跳着茅古斯舞,300人组成的泼水龙习俗表演队伍紧随其后,一路浩浩荡荡。泼水龙习俗表演开始了,只见草龙翻滚,水花四溅,令人眼花缭乱。

无私奉献

永定区文化馆和27个基层文化站、3500多个民间艺人,如同果树的根、茎、叶齐心协力奉献出沉甸甸的文化果实。

2008年10月,永定区文化馆馆长覃大军因病手术后,体内插了一根引流管,体外挂了一个引流袋。医生叮嘱他不能动弹,否则会导致感染。恰在此时,刚刚落成的新办公楼,因为无水无电,无法开展工作。妻子对他说:“给大家放几天假,医生允许你活动了,再去处理那些事情吧。”他却说:“不能因为我的病情,影响大家的工作。”到了现场,他带领大家干活,每走一步,痛得他头上直冒汗珠。办完事情,他脸色惨白,上衣已被汗水湿透了。

南庄坪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向延桂,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经常举办各种形式文艺竞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她的声带受伤,留下了声音嘶哑的后遗症,但她无怨无悔。

区文化馆和基层文化站的干部特别注重文化骨干的培养,爱护关心民间艺人,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认真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让这些“树叶”吸足养分,健康成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