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编豫剧《清风亭上》的一些思考

2009-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学庭 我有话说

张元秀追子至清风亭上,正遇上前来寻子的周桂英。张元秀强忍悲痛,让张继保认生母并随生母归家。

传统剧目《清风亭》又名《天雷报》、《雷打张继保》,明、清已在舞台演唱,众多剧种

都有演本。豫剧有《雷打张继保》,解放前是豫剧须生的常演剧目。解放后因其内容涉及“因果报应”、迷信色彩而逐渐从舞台消失。

《清风亭》虽未列入“中国十大悲剧”之中,但其在戏曲舞台上的影响,被人们喜欢的程度,流传之广、之深却过于十大悲剧中的不少剧目。原因在于它反映的是广大普通百姓对知恩图报、仁义孝悌思想的尊崇,对恩将仇报、忘恩负义行为无比愤恨的朴实情感。

让《清风亭》重新活跃于今日之舞台上,自然要以今日之思想,今日之审美标准,对其进行一番与时俱进的再创作。

《清风亭》是传统名剧,对它的再创作决不可轻率为之,要怀敬畏之心。改编后的《清风亭上》不仅要使新观众欢迎,更要得到老观众的认可,决不可肆意“戏说”,随意编造,要“移步不变形”,让精华的更精彩,不足的得补正。总而言之,改编后的《清风亭》,必须要让人耳目一新,要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对《清风亭》的再创作,着重在人物情节体现的合理性和戏剧冲突进一步强化方面。过去的许多传统剧本对人物的表现多有类型化、标签化的现象。老本《清风亭》对张继保这一关键人物的表现就是简单化、脸谱化的结果。把张继保表现成自小就是个无情无意的小坏蛋,让人们厌恶他,痛恨他,没有交代张继保何以成为忘恩负义、大恶大丑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这一点恰巧是深化主题,使剧情合情合理启示观众的关键。

张继保是薛府妻妾争宠的牺牲品,生下不久就被抛弃荒郊,被穷困的张元秀拣回抚养,备受呵护,“恶”的基因并不存在,相反善良勤劳的养父母应当对他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他的第一任老师是善良仁爱正直的张元秀夫妻,不是那个充满利益争夺、弱肉强食的薛府老少。这样,贫寒中养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在做官之后立刻就将恩做仇,逼死养父母。原本中张继保巨大的变化缺少生活依据,不能令人信服。

《清风亭》是以张元秀为主的老生戏,情节的安排上不可能为张继保人格变化过多表现,在有限的舞台时空中,在已为观众熟悉认可的剧情中,我们为张继保的性格发展做了如下创作:

张继保一登场,就是在学堂受了欺辱,哭着回家。封建社会,能读书的至少是中产阶级,靠卖豆腐供养儿子读书,自然是贫寒子弟,受到有钱有势的纨绔子弟欺辱是免不了的,他的出身自然也是遭受嘲笑的话柄。这样的环境,使一个孩子产生向往富贵、向往权势是情理之中的。因此,在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是大官时,孩子惊喜异常,急于见一见生父也不过分。但是,小张继保是善良的,他和养父母的情感是真实的,当他看到养父为失去他而肝肠寸断时,他不走了,告诉父亲儿再也不离开爹和娘了。是张元秀深明大义,同情继保生母失儿的痛苦,更是为了心爱的儿子将来有个好的前程,再次做出牺牲,让周桂英带走了小继保。

这样安排情节一是更加突出了张元秀正直善良,识大体、明大义的人格,也使小继保性情变化真实可信,他决不是生下来就是个“坏种”,就是“恶果”。

接下来的情节中,让张继保发生变化,从善良走向丑恶的关键只有第五场这一场戏。在这一场戏的情节中要让观众信服张继保从善到恶的变化原因,确实困难太大。因此,一开场一声“薛少爷回府了!”的吆喝声中,让一个衣帽光鲜,俨然宦门大少爷的张继保登了场,他表达了这样的心情:

“几年来尚书府邸蒙娇养,罕有的富贵我尽尝。饮美酒,食羔羊,骑骏马,着锦裳。珠团翠拥人敬仰,丝弦萦耳舞袖长。勿需动手只要讲,万事有人办停当。”

在这样的生活中,几年时间小继保懂得了:“才知道未必读书朱紫贵,荣耀全凭好爷娘。”这样就合情合理地回答了当年的小继保何以成为今后忘恩负义的薛状元的原因。当“薛状元”衣锦还乡,清风亭上突然见到沦为乞丐的养父母时,他并非没有怜悯之心,但当大管家提醒他:你不是张继保,是即将赴任的薛状元时,他不得不想到大母的态度,仕途的凶险:“状元认下乞丐父,身世定让人笑谈;若与大母翻了脸,从此仕途失靠山……”犹豫再三之后,富贵利禄最终吞没了他那已剩不多的良知,成了不仁不义不贤不孝恩将仇报人人痛恨的这个张继保。

当今社会,何以有那么多原本出身贫寒的农家弟子,走入仕途,当了领导,一步步失去良知,走上贪污腐败受贿的罪恶之路,由人民子弟成为人民罪人,皆因利禄富贵的贪欲失衡。从古至今,在金钱权势面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变异。这就是张继保对我们依然新鲜的启示作用。

从《清风亭》到《清风亭上》,当然不只是一个张继保的重新认识与塑造。对核心人物张元秀,我们也以更高更新的视角进行了解读。张元秀是个穷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物质匮乏,但品德高尚,他身上不缺少中国文化给他的正直、善良、刚强、仁义的素养。当他知道周桂英真是小继保的生母后,他难舍养大的儿子,但也想到了生母失去爱子的痛苦心情,为了继保以后的前程,他毅然让继保随生母去了。当老伴撞柱身亡后,他痛责自己:“悔不该清风亭上又把奴才见,认什么子来续什么缘!”他痛心疾首地向自己更向社会发出了:“走时贤孝小继保,咋变成无心无肝的薛状元”的质疑。但他只能将这一切善恶颠倒的不公归罪于苍天,奈何不了苍天的张元秀也只能气绝身亡。

豫剧《清风亭上》上演以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至今省内外已有五六十个剧团移植演出。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塑造的张元秀,已经活在广大戏迷心中,不少唱段已开始流传。这些成果并非改编者的能耐,而是《清风亭》一剧的原来基础和演员成功的二度体现。但作者热切期望在大家的帮助下,把《清风亭上》一步步推向更高的水平。

张元秀夫妇观灯归家,行至清风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