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暑期“禁补令”禁而不止

2009-08-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中小学生暑期过了大半,孩子们在假期做些什么?他们快乐吗?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社会培训机构办的培训班里人头攒动,“顾客”正是中小学生。暑假成了一些学生的“第三个学期”。

早在6月,江苏省就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严禁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7月初,教育部、共

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出通知,要求“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的行为”,“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和有意义的暑假”。

“然而,我们都没预料到,教育部门‘禁’了公办学校,却‘火’了社会培训机构。”有校长告诉记者。走在苏州、无锡等城市街头,居民社区和超市大门口,从幼儿园到高中生培训的招生广告层出不穷。大都打着“某某名牌大学教授”“高考命题专家”等“名师”字样招揽家长。

记者随机调查了在一家培训机构门外等候孩子放学的家长。对于“禁补令”,家长都持较赞成的态度,但心态不一。“别人都在补,自己的孩子也不好落后”;也有家长表示,“双职工家庭,不补课,又让孩子干嘛去?”当记者提醒,“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课程有较大的随意性”时,家长们认为,“补总比不补强”。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认为,出台“禁补令”,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在假期的延伸,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的,对学校、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好事。但“禁补令”不能一“禁”了之,要有更具体更细致的措施,通过打“组合拳”,来引导家长把注意力从“补课”转向“补素质”,使学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收获的暑假。

有专家认为,学生暑期“争相补课”,在各地都比较普遍,这是个社会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促使学生和家长拼命去“争份额”。在国外,学生的课业负担相比就轻多了,除了人口少、经济条件好之外,更主要的是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因此,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做“眼前”的事情,更要着眼于长远,使各层次的教育更趋优质和均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