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间陋室与一纸文书

2009-08-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沿着红军的足迹,从井冈山来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根据地赣州,为发生在这块红土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心潮澎湃的同时,也因寻访到的一二细微处而心生感触。

在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一棵棵古樟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一幢幢红墙黑瓦的土砖房保留着昔

日的盛况。

记者走进谢家祠堂,大厅两边隔出了没有顶棚的10多个小间,面积都不到10平方米,里面陈设着办公桌和行军床。它们虽然简陋,却有着响亮的名字:外交部、司法部、教育部……一个大国政府的雏形在这里显现。正浏览间,有块小小的铭牌忽然映入眼帘――“工农剧社”。

一个戏剧机构,何以与中央政府机关并列?

瑞金市党史专家刘良介绍,戏剧演出是当时最活泼有效的宣传形式,中央工农剧社就是领导、指导全苏区戏剧运动的组织。它的建立和发展也是和革命战争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党的领导和工农剧社的指导、推动下,戏剧运动在中央苏区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剧社的剧本,取材于生活,针对性强,其演出让广大干部战士和苏区群众喜闻乐见。李伯钊在其《苏维埃剧团春耕巡回表演纪事》中则记述了一段观众的反映:“同志嫂!你们的戏扮得满好,有头有尾,连我们妇女子都能懂,不比过去老戏,打打唱唱,我们莫名其妙,要读过满多书的人,满有才气的人才看得懂。”邓颖超也曾撰文写道:“经过戏剧表演,化装演讲、活报、唱歌来解释当红军是每个工农群众的任务……使他们在活泼兴奋的动员中,能够忘记他人家庭和一切,集中到阶级仇恨与为革命牺牲的一切热情上,能潮水般活跃勇敢继续不断地投身当红军,出发上前线去!”

工农剧社卓有成效的宣传文艺工作,对中央苏区的中心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有为方能有位”;而他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自当值得我们后来者铭记。

从瑞金乘车西行约一个小时,便来到了于都县贡江镇东门渡口。于都河缓缓地流淌着;75年前,苏区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86000余人从这里渡河西征,踏出了万里长征的伟大步伐。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作短暂参观,一件并不起眼的展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张稿纸大小的油印纸,纸面昏黄,手写刻印的拙朴字迹已有些模糊,但一字一句读来,却让人怦然心动――“不要写草字、省笔字”、“慢一点写,力求写得好看,不要性急乱涂”、“不要写错,不要遗落字,一个标语写完须查看一遍才走”、“一律用笔写上墙壁,不准偷懒改用纸贴”、“署名一律署‘红军’两字,不准署杂色名义。标语落尾废止感叹号(!)改用断句号(。)”……

讲解员说,1929年4月17日,驻扎在于都的红四军为规范红军标语宣传,以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名义发布了134条标语,同时在标语前还特别补充了9条写标语的注意事项。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份“标语宣传须知”文书。

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艰深的文辞,只有简短明快的字句、通俗易懂的要求。简洁而不简单,细致而不繁琐,谁又能说这纸文书没有令行禁止的力量?

一间陋室和一纸文书,折射出的是一支红色队伍的精神。抚今追昔,该如何更好地承续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即便点滴处,也让人深思。(本报赣州8月2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