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次追寻新闻真谛的红色之旅

2009-08-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江西老区行”记者组 我有话说

8月21日,跟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中央新闻单位名编辑名记者江西老区行”活动,我们踏上了为期一周的红色之旅。可以说,这是一次新闻人以俯身的姿态,来探访红色历史,体验老区生活,追寻新闻真谛,获取精神力量的朝圣之旅。

寻访老区:革命精神永流传

自北京出发,列车呼啸着南下,第二天上午便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极目远望,群山莽莽苍苍,翠林郁郁葱葱,一派庄严静穆的气象……

井冈山丰富博大的红色历史资源,让参观访问的百名编采人员感慨万千。通过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向血洒井冈的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观看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和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等一系列活动,编辑记者们仿佛穿过历史的烟云,找到了与革命先烈精神上的联结点。

“那条长达4.8公里的崎岖小道,我们徒手行走,好不容易才坚持走下来,可想当年红军将士挑粮行走是何等的艰辛!”新华社老编辑董跃武一边挥汗如雨一边说。他表示,红军战士心中有革命的目标,无论有多苦,他们都能坚持下来。新闻工作者也必须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要像红军对革命的忠诚一样对待新闻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有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理想,写出的新闻才能反映群众的疾苦和呼声。

“学会五门外语,不如学会五个汉字―――‘为人民服务’。”在接受参加老区行的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持人张悦采访时,几个江西的大学生如是说。听到这句话,这位年近60的老记者不禁动容:“都说80后、90后的孩子缺乏责任意识,可听听在老区求学的年轻人的语言,给我们这些新闻人很多启发。”张悦说,作为新时代的新闻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体验很有必要。

在瑞金,编辑记者们站在叶坪红军广场,遥想当年阅兵盛景;走进谢氏宗祠,寻找共和国之根;品尝红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是红色中国初露端倪的地方。参观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亲临实地感受到的是前辈们创业的艰辛和不易。“先辈们在一次次战斗中经受磨炼,成为坚强的新闻战士。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震撼、给我们力量,我们要为党的新闻事业更加努力地工作。”光明日报记者邢宇皓动情地说。

赞叹老区:红土地上展新颜

如果用语言表述井冈山精神,不过24个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当百名编辑记者真正站在这片炽热的红土上,才真真切切体会到这24个字所代表的深刻含义,更体会到井冈山精神在今天的传承和发扬。

从井冈山到瑞金,从八角楼到红井水,从学者的讲座到田间地头社区的体验,一路走下来发现,无论是红色记忆里鲜血写就的那段艰苦抗争的革命史,还是新时期书写的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志,其中联结着的就是井冈山精神那根不断的红线。

最让新闻工作者震撼的还是来自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新闻单位名编辑名记者江西老区行”活动来到赣州后划成十个组分赴农村、厂矿、林场、医院、社区等基层,所到之处,强烈感受到老区人民脸上的喜悦和心中的自豪。

人民日报内参部高级编辑李凤鸣来到赣州“长征第一村”――瑞金云石山乡丰垅村一家养猪场体验生活,当她听到返乡创业农民梁永辉介绍自己在5亩水面的鱼塘里实行立体化放养后一年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时,李凤鸣深有体会地说:“农村要发展,真的要讲科学,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第十组的编辑记者随赣州市东外派出所所长一行夜巡结束,刚要坐下休息,就接到群众的求助电话,所长二话没说招呼上同事就急急出发了。一个小小的派出所的26个民警,管的不仅仅是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事,还包办了居民大大小小的烦心事。为了践行有事就拨"110"的承诺,一天下来,民警们除了吃饭时间,屁股基本上都沾不到凳子。“为群众做好服务是我们份内的事情,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做工作,就是要让群众舒心,让党和政府放心。”朴实的话语,反映的是老区人几十年不变的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优良作风。在这里,党的先进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农民越过越红火的日子也再一次证明: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根本所在。

在井冈山,许多编辑记者为老区人民过上和都市人一样便捷舒适的生活而欣喜。据当地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年红色旅游给井冈山的经济发展增添了不少活力。以红色旅游为核心,餐饮业、花卉养殖业、手工艺品制作等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游客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看到了井冈山潜在的商机,增强了老区招商引资的魅力,有力提升了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

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不无感慨地说:“出生在农村的我带着习惯性的思维试图寻找头脑中农村的记忆,却发现老区的农村已不是记忆里的模样。总以为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好生活就是丰衣足食。到了瑞金,见了村民杨桂林,我才知道新时期的农民有着多么远大的理想。从转业军人,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再到借钱开店的小老板,直到连锁超市的董事长,杨桂林的身份在不断变换,但心中那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却始终执着、坚定。杨桂林告诉我说今年销售总额争取超过3亿元,要知道这是一个35岁的老区农民2009年的年度计划。不知道为什么,在跟这个朴实憨厚的汉子交谈的时候,突然想到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杨桂林们’的未来就不是梦。”

感恩老区:红色思想照我行

自百名编辑记者踏上红色土地那一刻起,这边唱罢那边和的红歌一直萦绕耳际,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新华网记者高海英说:“今天,当我们重新走上井冈山,重温这些红歌,更深切地感受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早期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辟的革命道路,既为中国人民开创了一片全新的天地,也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实,这笔精神财富同样让我们这次江西老区行的百名编辑记者受用不小。众所周知,红歌中唱出的老区人民质朴、豪放、热情的品格,以及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在今天老区人民的身上依然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使前来体察民意、调研社情、贴近生活的中央媒体新闻工作者从中吸收到了无穷的力量。

在基层,和农民下地劳动,和林业工人一起扑山火,和医生护士聊医改,和社区民警一起巡逻,下到300米井下跟矿工采矿,走近廉租房小区和低保户促膝而谈。“苏区之行,收获很大。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应该时刻牢记肩负神圣使命,要像温度计一样去体会社会的细微冷暖,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光明日报的唐湘岳感慨万千。在24日晚,江西犹江林场发生了一起山火,他和联络员黄凤武主动请缨上前线。因为到了第一现场,投身到救火的过程中,唐湘岳有了第一手的新闻素材,有了真切的感受:“只有在第一线才能发现最真实的东西。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不到现场是绝对感受不到的。”

第九组深入赣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验调研,当看到那里的医务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用智慧和辛劳服务于老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时,无不发出一致的心声:“作为‘白衣天使’,医道医德的天良,救死扶伤的天职,在这所老区医院体现得非常充分,也是整个医疗卫生战线的真实缩影,里面有着多少知识分子的感人故事值得抒写,如果被某些社会舆论‘妖魔化’,是一叶障目式的不负责表现。他们创业的成果和敬业的精神,完全告慰于红土地下无数革命先辈的英灵,也理当成为新时代优秀的榜样。”

中央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有着极为宝贵而优裕的新闻资源,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见到最真的并非能写出最真的,接触最好的也未必能写出最好的。通过这次体验,许多编辑记者感到,只有与生活和群众进行贴身式的接触,才有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揭开被遮蔽的优质新闻资源,更多更好地发现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感谢这片红色的土地,为今天编辑记者们提供了丰富的老区精神养料,为我们找到了最真实最一线的新闻素材,也叩响了新闻工作者的心灵之窗。这是一次红色之旅、体验之旅,我们将在新闻事业道路上,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永远地传承下去。“从当年的毛笔、砚台、土纸、手写油印,到今天我们敲键盘用电脑、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新闻工作的形式已经彻底改变,但新闻工作的精神本质――为人民服务,还将在我们的手中薪火相传,永不改变!”人民网记者王倩说。

中宣部副秘书长、此次活动总领队魏地春在活动结束时表示,下一步编辑记者下基层,与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将形成制度化。各个新闻单位要分期分批组织一线编辑记者到基层去,体会农民群众、基层干部职工的艰辛,包括他们的思想状况、愿望、需求,使新闻工作者增加对基层的了解,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增强新闻工作的责任感。这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这也是生动的实践活动。

(本报赣州8月28日电记者组成员:韩秀琪、唐湘岳、郑晋鸣、曾毅、邢宇浩、付小悦、胡晓军、沈卫星,执笔人:郑晋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