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扬州大学:“三个联动”服务地方促发展

2009-09-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姜继红 戴世勇 我有话说
近日,扬州大学校长郭荣带队赴江苏海门,与京海禽业集团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的协议。根据该协议,校企双方将共同负责博士后招收,并指导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这仅是扬大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扬州大学把“立足地方、服务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大力实施“创新服务促
进计划”,积极推行与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三个联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是学校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联动。作为苏中和苏北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校,扬州大学主动与泰州、南通、扬州、淮安、盐城等市对接,校地合作开发、直接转化50多个项目。该校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淮安市畜牧水产局签订了产学研框架协议,安排科研骨干担任各区(县)首席专家,指导发展畜牧水产业;兽医学院与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联姻”,为保护区动物疫病的防控和诊疗提供指导和服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扬州市凤凰岛建立了科研基地,为地方湖泊生态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同时,设立在该校的苏中发展研究院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为地方出谋划策,提出了针对16个方面的有效对策建议。

二是学校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联动。围绕扬州古城建设需要,扬州大学组织了相关专家教授发掘研究扬州学派、扬州盐商等传统文化,其所开展的瘦西湖活水工程课题研究为该项目的实施节省投资1000余万元。此外,该校还组织了数十项科技成果参加“2009中国扬州科技创新成果展暨洽谈会”,与多家企业现场达成合作意向。与此同时,该校文学院、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还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担当旅游景点、烈士陵园的义务讲解员。经济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当义工,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协助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帮助留守儿童辅导功课,送去关爱和温暖。社会发展学院也与扬州市维扬区残联共建了“助残学士工作站”,法学院师生则在社区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宣传法律知识,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

三是学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联动。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增收致富、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镇建设规划等问题,扬州大学依托专业优势,为建设文明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校组织养殖、蔬菜方面的专家赴盐城大丰5个村组,围绕“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一村一品”项目实施,与村干部、种养大户进行对接,并现场帮助他们解决当前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受到地方干群好评。该校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与苏州相城区望亭镇新埂村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区结对,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科技含量,为市场提供多品种、高质量的蔬菜和食用菌。该校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吴信生教授等7名专家与高邮界首镇的王善才、朱子瑞等15名养兔大户结成了科技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养兔技术学习难、养兔生产资料购买难、兔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养兔大户王善才高兴地说:“有了扬州大学专家的指导,我们在养兔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就有了靠山,心里也踏实多了。”

除了农业项目的对接外,扬州大学还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范围扩大到机械制造、信息技术、化学化工等行业和领域。由该校机械工程学院研制的新型温室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弥补了国内温室气肥施用效益低下和污染环境的缺陷,可使芹菜等蔬菜产量提高30%至120%;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节水灌溉规划与优化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南水北调、治淮、治太等国家重点工程试验研究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针对各地大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该校先后与宿迁、连云港等地共建“大学生村官源头工程”,设立了大学生村官指导服务站,为每位村官配1名科技导师,并与扬州市邗江区、江都浦头镇等地方政府联合举办大学生村官“周末课堂”,建立大学生村官教育实践基地,努力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政治成长、能力提高、素质提升的系列平台。

扬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章龙表示:“积极服务地方发展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服务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